法政隨筆
君好紫,滿朝皆紫,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跟隨特首梁振英的鬥爭步伐,財政預算案與施政報告一脈相承,在開場白加插政治聲明,批評佔領運動令社會嚴重撕裂,矛盾變本加厲,長期政治爭拗損害香港穩定、守法、高效的國際形象,削弱外國投資者對港信心,造成難以彌補的「內傷」。
不過,種種證據顯示,損害香港國際形象的,不是市民而是政府。國際特赦組織2014/15年全球人權評估報告的香港分會補充資料指出,香港警方在佔領運動中濫權,涉違反《基本法》及《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無國界記者」發表2015年世界新聞自由指數報告,香港排名由一年前第61位再跌至第70位,歷來最差排名,報告亦指責香港警方在佔領運動期間粗暴干預記者採訪,更涉嫌警黑合作對付記者。
上述兩個外國組織「說三道四」,加上今屆奧斯卡最佳電影歌曲《Glory》得獎者在美國舉行而全球直播的頒獎禮勉勵港人繼續爭取民主,梁振英又可以誇誇其詞「外部勢力介入」何只端倪,簡直是鐵證如山。
但曾俊華的政治語言沒完全跟隨梁振英。預算案結語借用已故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的論說,指香港人特別是新一代「在物質生活以外,更加『渴望心中富有』,這是社會成熟的表現」,「至於香港的未來,就要靠我們今天的青年人」,似乎隱晦地對佔領運動和學生寄予同情,對比開場白,有點格格不入。
被問到是否與特首對年青人有不同看法?曾俊華說「大部分時間不在港成長」,難道隱喻自己接受了外國勢力影響?
在一個腐敗制度中做官,真可做到無慾無求,心中富有?
作者:余若薇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心中富有(余若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