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公司做飲食產品,於新加坡設廠,香港有個office。上星期,他問我,他公司有隻罐裝涼茶產品,售價略高於其他牌子,但質素上乘,銷售渠道都算足夠,連千色店都有賣,但為什麼銷量會不太好?
當他遞給我一罐試飲時,我望一望罐身,就知了。

感覺非常古老,欠時代感,罐身仲有個古人的圖像ICON,我以為飲緊清朝的產品。我問能否改設計與包裝,朋友說這是新加坡STYLE,不能改。我說算罷,他也認同,說這板貨賣完了之後,一定不會返貨。我問還剩多少,他說大部份貨已鋪上架,還有兩萬罐在倉。


點算?我問點散貨,他有點苦惱,說團購不能、找下線拆家又無反應、送出去又不能收回成本……總之,進退兩難啦!我看住他的面容,再望望倉內那數板貨,感到真無奈。

做公關做品牌,除了講口徑、講口齒、講口碑、講口感之外,包裝對於做飲食產品和消費品非常重要。尤其是在香港,產品生命週期極短,模仿者極快湧現,消費者變心速度極快,所以,別出心裁之包裝設計,未至於是致勝關鍵,起碼短期內會令到市場講起你、關注你、傳閱你,當然終極是想接受你、認同你,然後購買你、購買你、再購買你,直到永遠。

最後,朋友都是決定,不願意將產品變做贊助禮品,如果不是的話,大量NGO同CSR活動任你揀,仲可以收到宣傳效果及建立企業社會責任的形象。希望,下次他入貨時,會多留意香港人的喜好及文化,就沒那麼容易撞板啦!

品質最好的產品,未必是銷量最好的;銷量最好的,通常都是公關和市務推廣做得好所促成。至於能否持續,就要看市場的胃口變得快唔快呢!不過,為了保持新鮮感,定期revamp品牌同設計,是必須要的,但頻密到好似FACEBOOK的轉變,又真的好似過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