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登士家庭》始於30年代的美國漫畫,拍成60年代的電視劇,又曾在90年代改編拍成兩部真人版電影。相隔20多年後,今年以動畫形式重回大銀幕,小編的童年回憶馬上回來!
考慮到愛登士家庭的創作年代,其實它的思想十分大膽前衛,明顯露骨的黑色幽默風格令所有觀眾都對愛登士一家留下深刻印象,從此,「愛登士」就象徵著「騎呢」、「古怪」、「標奇立異」。
當年小逸聞
雖然漫畫已創作了多年,但原來一眾角色一直都只得Addams這個姓氏,未有名字,直至拍攝電視劇才開始構思角色名,例如怪手全名是「Thing T. Thing」,女兒Wednesday的名字也是從那時候開始定下。
值得一提的是,Wednesday一名不是隨意想想的,靈感來自一首童謠《Monday's Child》,歌詞數著一星期7日的孩子,而形容星期三的孩子是充滿哀傷的——由此比喻冰冷孤僻的女兒相當貼切。
還原基本步
今年動畫版的故事圍繞Wednesday踏入青春期反叛的故事,香港版邀請了伍詠薇及盧覓雪配音。雖然「愛登士一家」中,一向都是女性角色較為突出,但也不能忽視其他男性角色的存在。值得關注的是爸爸的造型,過往多個翻拍版本的爸爸都是西裝筆挺、風流倜儻;而今年動畫爸爸則以原著設定上陣,腳短短、身形圓渾,髮型亦變成中間分界,形象討喜。
如果你是跟小編一樣看過舊版真人電影《愛登士家庭》的話,可能會略嫌動畫版的劇情不夠忠於原著,可能礙於動畫版是「合家歡電影」,為了打入小孩子的世界,情節和對白都比較「老少咸宜」,而沒有了之前Wednesday的暴力情節和「到肉」台詞。
母女之間的角力
早在女權主義還未抬頭之時,此家庭的一家之主已明顯設定在女主人梅蒂絲身上。梅蒂絲獨立能幹,同時相當愛護這個「家」,完美盡責地擔當人妻及人母的角色;而今次劇情卻講到她與進入「反叛期」的女兒產生了爭執,讓她好不煩惱。
設計師Patricia Atchison說︰「家,跟電影中的角色很有關係,例如瑪歌跟她的女兒的關係十分疏離,瑪歌是『唔靚、唔好就唔要』的人,這十分影響她跟女兒的關係。」而為了保留原著的暗黑感,製作團隊仍然維持大宅內的黑白色調,令畫面充滿獨特的「愛登士」韻味。
「為什麼你無法喜歡上那些與眾不同的人們?」
以「反常」質疑「正常」是《愛登士家庭》一貫的諷刺手法。動畫版《愛登士家庭》也很適時地用簡單詼諧的手法,把「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仇恨與排他主義彰顯,而「古怪」與「異常」其實都是相當主觀的詞語。
無論是外觀行為或是價值觀,「愛登士一家」都和當時美國社會的主流趨勢非常不同:當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努力迎合社會規則,將名成利就視作人生目標時;愛登士家族最看重的是家人之間的包容和支持,無論是夫妻或是兄妹之間都有溫馨有趣的互動。
從Wednesday身上我們可以知道,真正的叛逆不但是偏愛出眾的打扮,或是有著不同尋常的愛好,更重要的是能夠勇敢堅持所想所愛;即使在他人眼裏難以理解,甚至遇到百般阻撓,卻仍有成為「怪胎」的勇氣。
動畫版《愛登士家庭》做到加入童趣又有逗趣笑料,製作團隊也保留穿插一些無傷大雅的黑色幽默,讓家庭觀眾都能輕鬆投入劇情。小朋友看的是獨特角色,家長看的是家庭問題,親子之間不妨討論一下這套電影讓孩子學到什麼吧!
【合家歡版本】《愛登士家庭》全新動畫版 伍詠薇、盧覓雪配音
https://www.facebook.com/hk.parentinghead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