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作為一年之始,對華人來說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孩提時還會記得父母會年廿幾就會「收爐」,一家人去辦年貨、去國貨公司買新衣、在街邊寫揮春和到恆生銀行拎財神海報;而家家戶戶和店舖外都會掛著不同的裝飾,全城都充滿著喜氣洋洋。

不知道是否經濟不同了,現在很多人也做到年三十晚也不得休、全年都會有機會買新衫、揮春也變成了廉價的印刷的版本;雖然商場也有不同的賀年裝置,五光十色的裝潢,但是心裡總是覺得農曆新年已經變得不一樣了。

近日有機會在歲晚在越南走一走,甫離開機場就見到不少電單車的車尾放著桃花或年桔,每間店舖都放滿年桔在外,甚至政府部門和學校也張燈結彩,市面好不熱鬧。其實越南深受漢朝文化影響,在越南北屬時期,中華文化已經進入越南,而且成為了其正式使用的曆法之一,因此農曆新年可被視為越南的正式過年,因此滿街都是寫著「Tết Nguyên Đán」或「Chúc mừng năm mới」的橫額。

 

因此,除了街上的裝飾外,不少越南人無論一家大細、抑或是幾個閨中密友更穿上傳統服務,去不同的廟宇或者大街小巷拍攝相片,我相信現時在香港除了小朋友在農曆新年會穿上華服外,不會有多少成人願意穿上周街走。

 

一如前述,香港已經愈來愈少人刻意去找人寫揮春,反而卡通公仔的揮春卻大受歡迎。可是越南仍有不少街上的老師傅在寫揮春,當然他們的多是用拉丁文系的越南文寫成,雖然看起來像英文,但用毛筆由上至下的直豎模式寫成卻又很中式的感覺。同時地在參觀越車的景點時,仍然見到不少年畫,當然不是那些初四啟市那種,雖然大部份都是印刷的版本,但是仍然可以見到中華文化的傳承,據知越南政府已經申請,將木板印成的年畫,特別是東胡板畫申請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香港,過年好像不太有感覺,執筆之時正飛往台北,不知在台北又能尋回孩提時那份情意?

馮志豪

歡迎瀏覽作者面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sirbenb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