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島的圖片搜尋結果

(網上圖片)

團結香港基金有關東大嶼山人工島的報告,在「波浪和風暴潮」標題之下,展示了一張模擬計算圖,並稱:「被南面現有的島嶼屏蔽,颱風期間的波浪高度限於約2米,足以確保人工島的風暴抵禦能力」(註1),對於風暴潮則沒有任何文字。

看過颱風山竹襲港期間在香港島以南海怡半島屋苑拍得的錄像的人都知道,仿如小山的海浪來自南方海面,驚濤拍岸,浪頭高達十層樓,海浪的高度橫看豎看絕不可能只有「約2米」。

1957至1971十三年間香港天文台在橫瀾島量度過海浪高度,1971年颱風露絲打爛了儀器後停止了。根據所得數據香港天文台出版了技術報告(註2)。儀器失靈前量度得最大浪高是10.4米,周期約12秒,反映是遠道來自颱風的湧浪。當時露絲位於香港以南約160公里,後來露絲北上橫跨大嶼山,肯定帶來更高的海浪,可惜儀器已經損毀了。

技術報告展示了一張圖,顯示在香港南面掠過的熱帶氣旋(颱風或強列熱帶風暴級別)在不同位置時橫瀾島量度得的平均(黑色)和最大(紅色)浪高,圖中方格每邊約200公里,可以見到颱風在廣泛海域足以為橫瀾島帶來超過6米的湧浪,在200公里內浪高可超過10米(反映露絲錄得數據)。  


1957-71橫瀾島海浪觀測:

香港以南掠過颱風及強烈熱帶氣風暴帶來的浪高(米) 黑色數字:平均   紅色數字:最高

相對來說較大的浪高數字來自位於香港以南的颱風,廣東沿岸相應的風向大致偏東,颱風吹起的湧浪從東面入侵,可以從橫瀾島與擔桿列島之間的海域吹入香港島和大嶼山以南的海域,去到海怡半島及人工島方向,雖然擴散會令海浪能量分散,但是由深海走向淺海,波浪的高度會升高,兩者互為抵消,因此人工島和海怡半島的海浪也許比橫瀾島略打折扣,但是相差不會太多。



香港天文台為全部所得海浪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推算橫瀾島不同重現期的海浪高度,結果如下,右邊一欄是保守地打了五折的數字,作為人工島可能要面對的海浪高度的參考值:

重現期 橫瀾島 浪高 人工島參考 (假設50%)
10年 22米 11米
25年 27米 14米
50年 29米 15米
100年 34米 17米


團結香港基金報告以一次沒有具體說明的所謂颱風模擬計算,作出浪高只有約2米的結論,是輕率和嚴重的低估,因為顧問只算了本地海域由風吹起的波浪,忽略了遠處傳來的颱風湧浪,反映他們不懂氣象學和海洋學。

基於橫瀾島實測數據和統計推算,如果硬要建人工島,恐怕必須設計針對10米以上高度湧浪的防禦工程,以免出現比杏花邨及海怡半島更難堪的場面。

還有一點,香港天文台技術報告面世已經四十多年,科技有了長足進步,加上氣候變化因素,也許是時候政府投入資源,以現代科技更新對香港海岸(包括人工島)面對的海浪風險評估。

註1     團結香港基金:「強化東大嶼都會」計劃  [第57頁 - 波浪和風暴潮]

註2     香港天文台,1973:Sea Waves at Waglan Island, Hong Kong.  Tech. Note No. 36.


 東大嶼人工島有多大浪?(林超英)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林超英-Lam-Chiu-Ying/129250193901719?sk=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