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6日 AM 730《鈺成其事》

171026_徒添仇怨.jpg

立法會建制派議員提出修改議事規則,反對派指為「乘人之危」,因為有6名議員被取消了資格,反對派陣營失去了在直選議席中的優勢,在補選之前,他們無法阻止建制派的修改議案獲得通過。於是,反對派試圖出奇制勝,反客為主,在建制派剛把修改議案提交議事規則委員會審議之際,搶先向立法會提交三十多項修改議事規則的議案,要求大會處理。這舉措自然遭建制派強烈反對,於是兩個陣營互相責罵,各自指對方手法不公道、不光彩。

有人認為,建制與泛民正是兩軍開戰,克敵制勝大於一切;所謂「兵不厭詐」,講甚麼公道不公道、光彩不光彩?

這想法似乎在兩個陣營裡都是主流。先前有建制派議員針對「不應乘人之危」的說法,講了「襄公之仁」的教訓:春秋時期宋楚開戰,宋軍本可乘楚軍渡河之際截擊取勝,宋襄公卻不願乘人之危,錯失良機,讓楚軍安全渡河,結果宋軍大敗。另一方面,有泛民議員引西諺為「搶閘」修改議事規則辯護:All is fair in love and war,「情場戰場,無事不公」;在開戰的非常時期,任何非常手段都要採用!

出於政治考慮,雙方或許都認為在議事規則修改上必須一戰。在法理和程序上考慮,雙方也確實有「出擊」的空間:建制派有權在任何時候—─包括在有幾名泛民議員被取消了資格的時候—─提出修改議事規則;反對派也有權直接向立法會提出他們的修改議案。(修改議事規則的議案在交付大會前一般先交議事規則委員會審議,這是習慣程序,不是明文規定的必須做法;不過,議案是否納入大會議程以及何時納入,由立法會主席決定。)

然而,從實際效果去考慮,這場「議事規則之戰」,沒有真正的贏家。反對派的干擾,不論是否成功阻止建制派修改議事規則,只會加深他們破壞者的形象,沒有人會相信他們真心要改善議會的運作;至於建制派的修改建議,細看其內容即可知道,就算獲得通過,防止「拉布」的作用其實十分有限。

兩派開戰,雙方無所不用其極,不論有甚麼辯解理由,總是難看;到頭來議會運作不見改善,徒添兩派仇怨。這場仗,值得嗎?

本文由作者授權,從 http://tsingyoksing.hk/ 轉載


 徒添仇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