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世界又怎會比現實世界中擁作一團來得美好? (Evan Spiegel 與他的名模太太 Miranda Kerr)
Picaboo 後來變成了 Snapchat,而 Snapchat 最初只被認為是一個讓年輕人傳裸照的工具,而因為智能手機有熒幕快照 (Screenshot capture) 功能,很多人認為就算「閱後即焚」,也保障不了私隱。但私隱只是其中一樣特色,而不是主要特色。當 Snapchat 用在真實社交上,價值主張 (value propositions) 就很不一樣。
首先,Snapchat 將自己定位為相機公司 (Camera company),以相片 (Snap) 作為即時溝通的媒介。 Instagram 卻不同,要加濾鏡 (filter),要將相片調較得像專業攝影一樣,因為 Instagram 就是為了分享漂亮的時刻。Facebook 亦然,很少用來表達即時感受,反而是用來記錄生活。Snapchat 的相片卻不留痕跡,表達完當刻的感受後,就會在特定時間內消失。用戶不需要擔心照片不完美,或表達的生活不夠精彩,只需要拍照,拍照,再拍照。相片一消失,曾經的表達亦隨之消失。對方看得到就看得到,感受得到就感受得到。這刻看不到或感受不到,也不相干吧。
可能你會說,這樣的話,美好的時刻或會被忘記。但又試想想現實生活中,美好的時刻往往就是那一瞬間,如果過了那一瞬間後,沒有記錄就不記得,那時刻的美好或重要性其實都很有限。
當刻的感受 (The feeling at that particular moment) 就是「社交」的精髓。
社交媒體的主導權
Facebook 多年來的 Mission Statement (可解作「公司任務」) 是「令世界更開放和連接」 (making the world more open and connected)。新的 Mission Statement 是「讓人可以建立社群,令世界變得更近」(To give people the power to build community and bring the world closer together)。在 Snapchat 出現前,Facebook 可能真的是最好的社交工具。但說到底,這是 Mark Zuckerberg 的構想,並非每個人都想要的「真實社交」。
Snapchat 創辦人 Evan Spiegel 看到 Facebook 上的社交與現實的社交有很大落差,並以即時通訊 (Instant messaging) 的方式呈現及複製出「真正的社交體驗」。Snapchat 看似向著 Facebook 步步進逼,其實只是做自己認為對的事吧。
Facebook 旗下的 Messenger、Whatsapp、Instagram 嘗試複製 Snapchat 最受歡迎的設計或功能,用戶的評價也不錯。但當社交媒體創新的「重任」落在 Snapchat 身上,社交媒體的主導權漸漸從 Facebook 轉移到 Snapchat。Facebook 創辦人 Mark Zuckerberg 也意識到情況不妙,唯有緊隨 Snapchat 步伐,再作打算,以免落得像被 Facebook 打敗的 MySpace 及 Friendster 的下場,皆因輕敵,連反攻的機會也沒有。
Snapchat 如何重新定義網上的「社交」?
https://www.facebook.com/android.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