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感:
一見片長100分鐘已心感不妙,豈料真的不出我所料,以為只有拆彈一觸易爆破,誰會想到本應敵對關係的都可以爆一聲就有了感情?情感無舖排,但就有極速由惡生情的轉變,所以明明應令人感動的位置對我來說係毫無感覺,100分鐘片長,確實難有時間蘊釀十個拆彈少年戰俘與惡中士那段化友的關係。情感這回事,從來就要以漸來進行,而漸係要用時間,如無時間,情感自然經不起考驗。所以電影中拆彈訓練及實地拆彈有幾令人透不過氣都好,一見人物的感情爆破就會好無奈的嘆了一口氣。
感情失準,但題材是有料到,自己以前好天真因納粹而認定德軍是衰人,其他敵國就是受害者,但其實只要淪落成戰俘,你是猶太人又好,德國人又好,還是丹麥人都好,最終都會受勝一方的欺壓凌虐,所以看時倍感戰爭的恐怖,它是令人由善變惡的終極魔鬼。而劇本以少年戰俘迫令拆彈的行動亦道出戰爭禍及下一代,除了生命受到威脅外,心靈亦弄得千瘡百孔。因此我雖感電影失望,但仍不失為一套有意思的作品。
看了幾套獲獎或提名奧斯卡金球的最佳外語片如《爸不得妳快樂 Toni Erdmann》、《伊朗式遷居Forushande》、《烈女本色Elle》及這套《十個拆彈的少年》後,說真無一套特別高分跑出,如果談整體水準,較平均;但較似最佳外語片格局的,我想我會選《爸不得妳快樂》。
【影評】感情爆破《十個拆彈的少年 Under Sand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