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特首董建華的民望評分在2003年3月跌破45分,筆者便在5月及6月發表《董建華民望綜論》及《特首民望新解》兩篇文章,說明董建華已陷入「信任危機」,筆者當時說:「 50分……可化成大約30%的『得票率』,45分大概會轉化為20%,而40分大概會化成10%至15%左右……」筆者當時引證:「英國的戴卓爾夫人在『認許率』跌至25%後……辭去自1979年起出任的首相職務。1997年初,馬卓安又在『認許率』持續在30%的水平浮沉後輸掉首相職位,由貝理雅接任。至於前任美國總統克林頓,八年任期內的最低『認許率』亦有37%……」

十四年後,筆者今日補充:在當代英國歷史中,在任首相的民望「認許率」跌至30%的話,肯定要改朝換代,貝理雅在 2005年「認許率」只有34%而仍能連任,是個異數,全因對手比他差。其他時候,在任首相起碼要有44%的「認許率」才有機會保持領導。

在美國,從1944年起計,政黨能夠透過大選繼續執政者,在任總統在選舉前的 「認許率」起碼要有48%,而就算改朝換代, 總統在離任前的「認許率」最低也有32%。因此,在香港,以民望評分45折合認許率 20%作為「管治危機」的基準,並不為過。

可惜,讒臣當道,忠言逆耳。筆者在發出「信任危機」的警報後,董班子的智囊居然說四成幾的支持率可以媲美世界,管治危機只是危言聳聽 。董班子把45分「支持度評分」,即大約兩成「認許率」,換作四成幾的「支持率」,然後感覺良好,如果不是低級錯誤,一定是掩耳盜鈴。最後,不足一個月,便出現了超過五十萬人的2003年七一大遊行!

記錄顯示,董建華要到2004年7月才勉強離開45分民望警戒線,直至2005年腳痛下台。董下曾上,基本上平安無事,要到2012年3月,曾蔭權在離任前不久,特首民望才再次跌破警戒線。

及至梁振英,情況就截然不同。梁特首上任不久,民望便拾級而下,屢次靠近45分民望警戒線,2013年8月正式跌穿。之後在警戒線上下浮沉,到2014年9月後就一沉不起。

梁班子對「民情危機」的對應,比起董班子可謂「青出於藍」,或應說是「紅到發紫」。兢選前由郝鐵川發砲護航,掉進「管治危機」後便由李家傑向張德江告狀,隨之是張志剛的批評,馮煒光的自話。當然,背景還有網上謾罵、左報輿論、藍絲動作、 狗仔跟蹤和特首本人不斷藝術解讀。總之,無須掩耳盜鈴,索性全面攻擊。

結果,不認還須認,梁班子不肯及早承認的「管治危機」,釀成了雨傘運動和旺角暴亂,對比零三七一,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

林鄭月娥當選特首,應該躊躇滿志。三個前任特首都在不同時候掉進「管治危機」,歷史會否重演,暫時不得而知。不過,林鄭班子如果重蹈上任班子對民情警號的處理,後果一定不堪設想。筆者以本文作為「候任特首系列」的總結,就是希望歷史不會重演,讓專業的民意研究工作者保持應有的空間。

註: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意見,與所屬機構立場無關。


 「候任特首系列」(四) :「管治危機不可輕視」

 https://www.facebook.com/ChungsBlunt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