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食藥署提醒,無論服用哪種藥物,都要與醫師充分溝通,以了解藥物作用、副作用、風險。
有些民眾認為胃藥(制酸劑)會導致骨鬆。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專家學者指出,制酸劑中的「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PIs)雖然可以有效治療胃食道逆流,但如果藥物劑量很高,又長期使用,便會增加骨質疏鬆症、骨折風險。
長期使用胃藥 必須定期監測骨質變化
台灣國立成功大學醫學中心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台南骨鬆症防治及教育聯合會醫師吳至行也提醒,民眾若需要長時間使用胃藥,事先一定要和專業醫師、藥師溝通、討論,並要定期監測骨質變化,一旦發現異常,才能及時介入、治療。
根據美國梅約醫學中心資訊,像年齡、性別、家族史、種族、身體結構尺寸等骨質疏鬆症風險因子很難改變,不過有些生活、飲食習慣則會增加骨質疏鬆症風險,舉例來說,如果平常很少運動,生活型態較為靜態,出現骨質疏鬆症機率就會比常運動、常活動的人來得高。
負重運動 有助預防骨鬆症
任何負重運動、負重活動都會增加平衡感,並讓姿勢更正確,這些都對骨頭有好處,其中像走路、跑步、跳躍、跳舞、舉重等運動,更能幫助維持骨骼健康。此外,飲酒過量、抽菸等也都會讓骨骼更脆弱,增加骨質疏鬆症風險。
吳至行醫師建議,患者若真的需要長時間使用制酸劑,除了定期監測骨質變化,也要額外補充鈣質,像檸檬酸鈣吸收較不需要胃酸輔助,對患者來說,較為理想。
食藥署提醒 民眾用藥要謹慎
食藥署表示,長期服用含鋁胃藥(制酸劑)、類固醇、利尿劑等特定藥物,都可能造成骨質疏鬆症,因此若需要長期服用藥品,應該要經醫師診斷、評估,千萬不要自行增減藥量,且要留意藥品副作用或藥物過敏現象。
食藥署也建議,若要預防骨質疏鬆症,可以從飲食著手,平常要攝取足夠鈣質,並多曬太陽,刺激身體製造維生素D,並促進腸胃鈣質吸收率,或是多運動,幫助增加骨質密度,強化骨骼。此外,如果需要以藥品預防或治療骨質疏鬆症,應遵從醫師指示使用,以維護自身健康。
長期吃胃藥,小心患骨質疏鬆!
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news.tw?fref=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