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 mirror的圖片搜尋結果

(網上圖片)(劇透慎入)

文|波波夫

《黑鏡》第三季第一集裡,描繪了人類未來的又一個凜冬。

在那個被北歐性冷淡風包裹的世界裡,人人都在使用同一款社交軟件,他們彼此評分,並據此劃定社會階層。4.5分是草根和中產的分界線,在此之上,航空公司會為你預留座位,醫院會為你優先安排手術,高端住宅小區也為你敞開大門。如果得分在此之下,對不起,你踏出家門的每一步都是荊棘,生活被敵意和歧視所包圍。

這看似社交網絡的平權世界: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其他人給你發布信息的打分,從而提高或者降低分數,人人相互監督,分值變動直接引發階層變化。

但是,這仍然是一個等級森嚴的帝國,高分值人群打分時擁有更高權重,從而給本集女主打開一個快速提高到4.5分的通道:在一個嫁入豪門的舊日女閨蜜的盛大婚禮上,博得高分值來賓的集體點讚,迅速提分,然後入住心儀的小區,結識一個稱心如意的對象。

但是一連串的小意外接踵而至:怠慢了的士司機、辱罵了航空客服,女主的分值一下子跌落底層,一如該集劇名:「急轉直下」。

一如《黑鏡》中描繪,社交網絡只是社會分層的「果」,而非「因」。

黑鏡本集女主4.2分,不是因為她在社交網絡上不努力,她太努力了、甚至用力過猛:跑步時都在給朋友點讚,對咖啡館的收銀員也要大方地露出八顆牙微笑感恩,就連電梯裡陌生人也竭力搞關係。

但是她依然未能如願通過社交網絡躋身上流社會。她和那個社會許多渴望上進的傻白甜一樣忽略了一個殘酷的事實:社交網絡的得分不過是現實階層的網絡鏡像,你可以用鮮花裝束、濾鏡變色,卻無法改變鏡中之物。發圖、點讚、評分,未來世界中,每個人都在採集、發行社交貨幣,但是幣值截然不同,上流階層無疑佔據社交金融金字塔尖,而類似本集女主這樣的路人甲乙丙丁則只能在社交的血汗工廠裡揮汗如雨,勉強保住那可憐的分數。

在一個人工智能、大數據、AR主導的新世界裡,並非一切都是看上去那樣具有顛覆性,它依然是從一個舊世界中破土而出。

黑鏡的科技黑劇情一點也不科幻,幾乎就是當下生活的復刻:航空公司用不同分值卡來標記客戶;電商、超市用積分卡換取顧客的忠誠並刺激消費;學校用績點來鑒定學生的學業;各種信用對用戶的獎勵和懲罰。

整個社會都趨於精緻的數字化管理,並企圖規訓每一個活生生的個體。

歷史學者黃仁宇曾把中古之後中國落後歸因於未能實現數目字管理,雖有預測的先見之明,但實在不得要領。數目字管理只是便於階級統治的工具,對普羅大眾來說無異於數字的鐐銬。如今你在網絡的每一處行蹤皆有跡可尋,這是你在陌生城市街頭使用地圖導航、飢腸轆轆時APP叫餐、趕飛機叫上網約車時,獲得便利的同時付出的隱私代價。

隱私喪失的下一步,就是自由的覆滅。

自由分兩種:積極的自由、消極的自由。所謂積極的自由,就是你能夠、有權利去做某些事的自由,比如生活在18世紀巴黎人去攻佔巴士底獄抗議路易十六加稅;而消極的自由則是你可以不去做某些事情的自由,免於…的自由,今年夏天裡約人民就走上街頭反奧運便是免於歡慶的一例,在中國,消極的自由更多可以理解為沉默的權利,這一點王小波在他的小說和雜文中已經布道無數。

在《黑鏡》中,人們喪失的正是消極的自由,只有社交的義務,卻沒有免於社交的權利:見到陌生人必須微笑,哪怕毫無眼緣,說話更不能帶髒字兒,哪怕你是安河橋北的鮑勃迪倫,不要說語言風格這件事,這裡沒有風格,只有唯一的行為標準。這些看上去那麼熟悉:典型的美國白人主流中產價值觀終於放之四海而皆准。

未來如何墮落到了這一步?維繫消極自由的重要基礎之一,坍塌了,人們不再容忍多樣性的容忍,只對單一標準盲目崇拜。所以,劇中那位頭髮打結、說話任性的卡車女司機,就是社交黑屋裡的一束陽光,刺痛每個人的眼。包括那支塞進女主行李箱的保溫杯。這大概也是Nexflix從英國人手中接手《黑鏡》之後注入的樂觀,也讓黑鏡變得不那麼黑。


 《黑鏡》:社交越熱鬧,社會越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