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微軟在紐約舉辦新品發布會,發布了Surface Book第二代以及全新的Surface Studio一體機、微軟VR頭戴以及為3D製作服務的軟件升級。

產品的介紹,可以參見虎嗅轉載的這篇文章,本文不對配置及功能作全面評價。那我們來說點新鮮的話題:用了兩年Surface Pro 3的我,為什麼不想再買Surface了?

 

首先,你們搞錯了Surface一體機的市場對標

Surface Studio一體機,普遍被媒體解讀為對抗iMac、爭奪要有「逼格」的用戶的產品,但實際上,Surface Studio的產品形態、售價以及那些格外提高成本的東西,壓根不是給iMac用戶們準備的,它真正對位的產品是這個:

Wacom Cintiq 27 QHD 數位屏,觸控版本售價33800元,僅作為顯示器,計算機需要另配。

這才是微軟在Surface Studio的產品設計,以及發布會中對其「生產力」屬性進行介紹時的假想敵。論價格,被媒體錯誤解讀的競爭對手iMac,特別是高分辨率的iMac 5K,SSD版本的售價14988元,比Surface Studio便宜接近一半。

一個最直觀的成本因素是屏幕,iMac 5K的屏幕,被蘋果形容為一種創舉,實際上這塊屏幕除了分辨率以外幾乎一無是處,換用Apple-P3色域以後色彩準確度與蘋果之前的是RGB屏有明顯劣化,用途僅適合做電影相關工作,詳細的評測可以參考這篇文章。而用AMD Raedon M390顯卡推5K的屏反而讓整個機器的負擔變得很重。而Surface Studio的屏幕,三種色域軟切換、每台設備出廠獨立校色,這都是針對繪圖、建模、動畫等創意生產領域下的血本。

而需要付費另配得Surface Dial……看到上面Wacom數位屏上那個小遙控器了嗎?一樣的道理,只是微軟可以把硬件和軟件結合得更好,但僅限微軟自家軟件。

相對於專業繪圖設備Wacom,微軟表現出作為市場的挑戰者應有的低姿態,但這裡的懸念,更多在於微軟和n-trig的手寫筆能否滿足相關從業者對數位筆的苛刻要求,以及繪圖工具軟件對Surface壓感的支持情況(就不說更小眾的Dial了)。曾經我嘗試用Surface Pro手繪,結果常用的手繪軟件對鍵鼠、觸摸和筆的支持都還遠遠談不上隨心所欲。

這就是Surface Studio的尷尬:我用不上它。

當然,這台機器做得確實好看,我對拿楔形邊緣做厚度欺詐的iMac和Macbook Air從來都沒什麼好感。

 

其次,Surface們的平板狀態,目前仍沒有太大實用價值

這次發布會,很多人最大的疑問就是:Surface Pro 5去哪了?

一種觀點是,Surface Pro將逐漸給Surface Book讓位。這是微軟邁得步子有點大以後的回調,因為其實不論是Surface、Surface Pro還是Surface Book,尺寸從10寸到13.5寸,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平板模式沒用。於是既然平板模式意義不大,那自然作為筆記本更順手的Surface Book就是更理想的產品形態。

這裡的問題是,平板模式完全顛覆了用戶對Windows系統的認知。單界面操作對於電腦用戶是難以接受的,比如想打開QQ回復一下消息之類,在平板模式下幾乎不可行。沒有了「窗口」,就好像不是Windows一樣。

不要被宣傳圖騙了,你不可能在操作PPT的時候只用一支筆的

軟件體驗可以用始終保持桌面模式來解決,另外一個原因是沒有使用場景。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我使用Surface Pro 3的姿態都是展開鍵盤,唯一的例外是需要用OneNote手寫,而在寫了一年多以後,發現手寫內容難以整理分享,速度也不見得比打字快到哪裡去,只有在做計算、公式或者圖表等繪製——並且只寫給自己看時,手寫才比鍵盤強。

剩下的半個平板模式使用場景,是只觀看但不需要輸入的那些事情,比如長時間的視頻播放,我會把鍵盤折到機身下面,這樣可以讓屏幕離人更近。但這期間甚至不能有人給你發消息,否則第一反應就是把鍵盤折回來打字回復。網頁瀏覽大量的輸入網址和搜索同理。

鍵盤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在人類找到可以替代鍵盤的文本、數字、符號輸入方式之後,平板電腦才可能有真正的價值。但Surface Pro的鍵盤……Pro 4之後的鍵盤都還不錯,但Surface Pro 3的鍵盤,是我手上最難用的鍵盤,而且還是最貴的一塊,接近1000元的原價,這信仰比較足。

 

最後一個問題,Surface移動設備,真的太小了

曾經我認為12-13寸是給筆記本們最適合的尺寸,得以兼顧性能與便攜,但實際上他們的「性能」裡缺了一塊——視覺體驗也是性能的一種。12寸的筆記本狀態,眼到屏幕的工作距離往往只有50cm之內,這對於文本工作者的眼睛簡直太不友好,當然,在外出時,這確實又是理想的尺寸。

於是我的Surface Pro 3就漸漸變成了僅外出記錄時使用的一個打字機。但打字機的任務,最近又有被大屏手機加藍牙鍵盤取代的趨勢。剩下的時間,不論在家還是在辦公室,我都選擇使用台式機——也是目前虎嗅編輯辦公室中唯一的台式機。合適的鍵盤鼠標顯示器都是好東西。

當然在早年我也曾用Surface Pro 3通過擴展塢連接這些外設當作台式機使用,那Surface的意義又在哪呢。

微軟對Surface的定位並不是面向全部消費者,我很不幸落在了這部分人之外。如果讓我選擇,恐怕15寸甚至17寸、搭載最新GTX10X0顯卡的超薄筆記本會是更理想的選項。但毫無疑問,Surface系列會是更有極客味道的選項,只是這些有科技感的功能與設計使用率不高。

所以說,歸根結底,這才是我不想繼續買Surface的原因—

窮。


 為什麼我不會買新的Surf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