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1日 《AM 730》 鈺成其事

160711_AM730.jpg

由香港主辦的2016年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昨天舉行了開幕典禮。今明兩天,來自117個國家和地區的約700名數學尖子(每個國家或地區可派出最多6名中學生參賽),集中在香港科技大學進行競賽。

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MO)是一年一度的中學生國際數學競賽,第一屆1959年在羅馬尼亞舉行,參賽的只有7個東歐國家。五十多年來,除了1980年之外,IMO從未間斷過,且參賽國家和地區不斷增加,今年參賽隊伍數目是歷屆之冠。回歸前的香港曾在1994年主辦IMO,今年再次獲得主辦這項國際數學競賽的機會。

人們認識的一般「數學競賽」,多是鬥快鬥準:在限定的時間內要參賽者完成大量的計算題,算得準確答案最多的便是優勝者。IMO跟一般鬥快鬥準的數學比賽毫不相似。賽事分兩天進行,參賽者每天有四個半小時去解答三條問題,即兩天共解答六題。題目裡涉及的數學知識,不會超出中學數學課程範圍,解題時並不需要使用微積分等高等數學的知識和工具。參賽者比拼的,是靈活運用數學基礎知識和邏輯思考的能力。

IMO要求的數學思考能力,不是靠不斷重複的機械操練可以培養得來的。和很多其他參賽隊伍一樣,香港的代表隊也要接受特別的訓練,主要是讓隊員們認識IMO試題的類別和特點,熟習有關的數學知識和解題技巧。

IMO舉辦早期,每年成績最好的多是東歐國家。中國自參賽之後便有出色表現,成績在大多數年份都排名第一。香港也曾有不錯的表現,在「亞洲四小龍」中排名第一,但近年卻有落後於其他亞洲國家的趨勢。IMO香港委員會主席岑嘉評教授接受訪問時說,他認為香港中學數學「越來越淺」,「新高中數學只有舊制中五程度」,令中學生數學水平下降。

我認為問題不在於數學課程太淺,而在於對數學有興趣的學生太少。學校裡的數學教學無法令學生產生興趣,學生便不會有好成績。坊間許多教「奧數」的補習社,或可滿足一部分學生的需要。然而,要學生在學校裡學好數學,首先要有一批真正喜愛數學的中學教師。

香港有多少中學數學老師會關心IMO,甚至拿IMO的數學題目來看看呢?

(完)

本文由作者授權,從 http://tsingyoksing.hk/ 轉載


 數學競賽(曾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