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郭榮鏗
column name: 專業為公
如果說見一葉落能知天下秋,那麼一宗大案的出現,應可窺察一些現象或風氣。
近日中港兩地均創下把高官繩之於法的紀錄:在內地,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因涉嫌觸犯貪腐罪行而被開除黨籍,並送交司法機關查辦,打破內地「刑不上常委」的官場潛規則;在香港,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因收受新地管理層利益被判罪名成立,成為香港有史以來罪成判刑的最高級政府官員。
愈高級的官員受到法律制裁,表面上固然展現執法者打擊貪污腐敗的決心和力度,實際上卻反映利益裙帶觸及管治階層的高度與廣度。有人可能會說一宗案件頂多只能算是「個別事件」,反映「個別人士」的操守有問題而已。
不過,如果大案接二連三出現又如何?在查辦周永康之前,前中央軍委副主席徐才厚及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先後因貪腐而落馬,便足以顯示中國是(準確點說是長久以來都是)一個貪腐橫行的國家;而許仕仁被控收受利益前後,前行政長官曾蔭權已爆出接受富商多項款待的醜聞,及後前廉政專員湯顯明又被揭發豪花公帑多方送禮酬酢,便足以反映利益輸送的風氣正在特區政府蔓延。至梁振英政府,除有多名官員和行會成員的利益瓜葛曝光,連梁振英自己亦被踢爆私下收受澳洲企業400 萬英鎊而沒有申報。
曾蔭權、許仕仁和湯顯明,都是殖民地時代訓練出來的政務官,一直以來跟貪腐沾不上邊;只是揭發的醜聞,不但全都發生在回歸之後,而且都與親中人物有關。這讓我想起助理曾告訴我「南橘北枳」的故事:戰國時代,齊國大夫晏嬰出使楚國,楚王設宴款待,適逢兩個武士押着一個囚犯走過,楚王便問︰「那個囚犯犯了什麼罪?是哪裏人?」答說:「犯了盜竊罪,是齊國人。」楚王乘機羞辱晏嬰,就回過頭來對他說︰「齊國人都愛偷東西的嗎?」晏嬰面不改容地答:「大王應該知道,淮南的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樹移植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那是因為水土不同;同樣道理,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哪會做偷盜的事,一到楚國,卻當起盜賊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
其實政治「水土」何嘗不是會隨勢而變?任憑先前的訓練如何嚴格、沿襲的制度如何優良,但政權易手,風氣一轉,人就變質,官商如是,即使高薪養廉,亦遠遠抵不過京官巨賈提供的名銜和利益。2012年前首席法官李國能的《防止及處理潛在利益衝突獨立檢討委員會報告》中的建議還沒有全部落實,現在應是適當時候,先落實報告的所有建議,再全面檢討官員收受和申報利益的制度,以及離職後在香港或內地再就業或擔任公職的規管,以期在貪風凜冽的中國之下偏安一隅,維繫香港廉潔的核心價值。
一葉知秋 一案見風 - 郭榮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