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無論政府高層及民間都是非常關注香港負資產的增加,雖然增加後數目並不多。但負資產影響深遠的確不可忽略。更令人關注的就是在負資產的數據中,不少部分的也是樓花的高按揭成數引致。暴露了樓花高按揭成數帶來的負資產隱憂,但公道一點說,高按揭成數的好處是為置業者提供低門檻,自然會容易出現負資產了。只要數目不少和借貸沒有過份容易批核的話,其實不應該將問題太政治化,當然,我認為一手樓花的按揭遠比二手容易的話,對二手業主來說,的確會形成了不公平的競爭。
其實發展商可爭取一些共贏的方案,97前,其實大部分地產代理都沒有經營一手的,但是一手銷情還比現在好得多,為什麼?除了樓市辣招的因素外,還有一個健全的二手市場支持一手,看回數據,20年前左右,全港二手的潛在供應量(即可售單位)是106萬。而當年落成量約是34,173個,佔整體可售單位比重是3%,比現在大得多。到了2014年,二手的整體可售單位已經是179萬,而一手每年只有15,000個落成量左右,只佔0.9%。以上的結構性改變是被人忽略的,發展商及大行的理念也是想搶盡二手市場的客源去支持一手,當然,當二手市場是運作健康的時候,佔市場99.1%份額的二手市場當然足以應付不足1%市場的待發售樓花,但當市場成交惡劣的時候,一二手樓之間出現了爭客甚至惡性競爭的情況下,那二手市場的回應能力便會大大衝擊一手市場了。去年的10月開始的劈價勢就是這樣而來。二手市場出現無底殺價令一手樓也滯銷。
既然一手的超高成數按揭是會令到負資產增加,為何不索性收斂一手的高成數按揭,而將這個按揭的借貸空間讓給二手市場的樓換樓人士?這可令到市場更平衡發展及增加更多細單位供應,當如二手放盤量比成交量多的時候,樓盤便聚積,樓價自然升勢放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