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 / 憤怒的小鳥

本文由ACGx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截至到今天,Boxofficemojo顯示,《憤怒的小鳥》大電影已經在全球拿到了1.5億美元票房。由於時間問題,票房總額中還未加入20號中國上映後貢獻的2.2億人民幣票房和韓國票房,以及幾個將在6月才上映的國家的票房。但是很明顯,這部電影從票房上來說是成功了。主題簡單、情節搞笑的模式,讓它的受眾者不限於《憤怒的小鳥》的遊戲粉絲,還有全家老少。

然而,這部成功的電影能扶一把已呈虧損趨勢的母公司Rovio嗎?

 

電影成功或者不成功,Rovio依靠授權都能進賬一筆

電影的上映,確實一改Rovio早前的頹勢。在今年3月公布2015年財報時,CEO Kati Levoranta曾表示「公司已在2016財年的第一季度開始盈利,展望未來,今年餘下時間將會非常樂觀。」盈利的原因,來自電影將於上映之前早已開始的各種怒鳥授權。

在中國,我們可以在礦泉水、涼茶、口香糖等各種國內快消品品牌的包裝上看到怒鳥,還能在淘寶上買到阿里巴巴獲得授權的正版怒鳥周邊,在國外還有更多數不清的授權產品。對授權和衍生品收入曾占公司總收入一半的Rovio來說,這無疑是一個良好的開頭。

《憤怒的小鳥》定製版牛奶

電影上映之前紛至沓來的授權應該在Rovio管理層意料之中。

2012年,Rovio宣布將做《憤怒的小鳥》大電影,這個消息曾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銷售下滑的趨勢。大概也是因為這個原因,Rovio孤注一擲要拍攝這部電影。

目前看來,收回1.6億美元總成本應該不太困難,甚至還有可能再額外賺一些錢。至少在中國市場看來,直到本周4都有30%的排片率,而9天後才到來的六·一兒童節,影院經理們早已為該片保底了26%的排片率。

當然,Rovio CEO早就說了,咱們根本就不會考慮本片的票房,合作者們的認可才是對Rovio真正的支持,看來他們還是更看重授權本身。

寫到這裡,ACGx不禁想到和《憤怒的小鳥》大電影差不多成本的《小黃人大眼萌》,其製作成本約為7400萬美元,7500萬前期宣傳費用,換來了11億美元全球票房,而授權更是達到了恐怖的850個品牌。授權是Rovio公司現今的主要營收來源,但是只靠一部電影,這種熱度又能保持多久呢。儘管未來還會拍第二部,但是至少也是1~2年後的事情了。

說到底,Rovio始終是一家遊戲公司,它曾經獲得的授權都來自於遊戲的成功。那麼,《憤怒的小鳥》遊戲又怎麼樣呢?

 

影游聯動好像也不成功

在電影上映之前,Rovio發布了又一款新的彈珠類遊戲,叫做《憤怒的小鳥沖沖沖》,而且還玩起了現在很流行的影游聯動。

手機接收到片尾音樂的時候,即可解鎖遊戲關卡

除了角色和電影裡一樣,遊戲裡有兩個關卡,分別是小鳥島和豬豬島,小鳥島可以直接進入,豬豬島則需要你去電影院,掏出手機,打開麥克風,收錄電影結束後片尾的一段音樂,即可解鎖豬豬島。

中國影游聯動的慣用手法是演員代言、電視劇劇情在遊戲中同步演示、視頻播放媒體或者電視台直接進行用戶倒量,最成功的兩個例子是《花千骨》和《蜀山戰紀》,電視劇的播出為遊戲帶來了大量用戶。《憤怒的小鳥》這個充滿了科技感的聯動方式顯得高大上,但是再仔細想想,你是要帶着下載好的遊戲去電影院解鎖,這聯動方向是不是反了呢?

這與眾不同的影游聯動方式,大概只能理解還是為了《憤怒的小鳥》電影的品牌宣傳效果,把未來的授權之路鋪得更平整——儘管在其他人看來有點莫名其妙。

在中國APP Store商店,《憤怒的小鳥沖沖沖》這款遊戲5月22日的下載排名是428位。在2億人民幣的票房面前,這個下載排名多少讓人有點不太敢相信有觀眾是為了等結尾音樂才進電影院的。電影在美國的首周票房是3800萬美元,遊戲在美國APP Store下載排名在電影上映後略有提升,但是並不明顯。

 

拆分之後,Rovio還能做些什麼?

現在看來,Rovio在電影上映前後所做的所有事情,似乎都是為了更好地得完成授權這個業務,遊戲在電影面前,似乎已經不那麼重要了。

2015年底,Rovio進行了重組,劃分為遊戲和媒體兩個部分。兩個部分既業務獨立,遊戲部門專註于遊戲研發,媒體部門更像是中國遊戲公司裡的娛樂部門,遊戲研發之外的所有對外合作工作都歸他們。

現在擺在Rovio面前的問題,和幾年前似乎有些相同。專註于《憤怒的小鳥》遊戲,而忽視開發其他遊戲IP是Rovio在前幾年營收大量下跌的主因之一。在APP Store上,和Rovio Entertainment Ltd有關的App38個,其中有33款《憤怒的小鳥》遊戲,這表示2009年《Angry Birds》成功後這7年間,總共只有5款非怒鳥遊戲。

33款各種版本的《憤怒小鳥》,不僅曾經從UI上發生過變化,包括《星球大戰》、《變形金剛》、《里約大冒險》等特製版,也順應潮流推出過跑酷類、三消類、彈射類等不同類型,但是玩家們在此之前就給這一系列遊戲打上了「不過是關卡更新,而遊戲本質沒有變」的烙印。再加上遊戲本身黏度不夠,屬於休閑類手游,也缺乏社交系統,導致玩家流失嚴重。即是是去年上架的《憤怒小鳥2》,玩家表示「還不如去玩《憤怒的小鳥》」。

現在拆分成兩個部門,Rovio高層希望借此讓各個部門可以專註于自己的工作,然而擺在Rovio面前最大的問題是遊戲部門什麼時候才能給媒體部門提供另外一個爆款遊戲IP,要知道《憤怒的小鳥》是Rovio公司自2003年成立以來的第52款遊戲。

全球的手游市場經過多年發展,已經過了爆發期,大廠壟斷暢銷榜,人口紅利消失,對Rovio這種老牌手游公司來說,機會變得越來越小。即使是讓Rovio自我感覺比較不錯的在2015年發布的三消遊戲《Nibblers》,也從未進入過APP Store下載榜前列。

2016年Rovio的財報應該會比較好看,但是如今所做的一切,還是圍繞着《憤怒的小鳥》的授權在進行。過了這麼幾年,Rovio的經營思路並未改變。在2016年之後,Rovio依靠《憤怒的小鳥》還能堅持多少年呢?


 《憤怒的小鳥》電影上映,Rovio靠着授權又能賺上一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