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1名兩歲小弟弟,出生五個月時罹患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全身長滿疹子,且紅腫又癢,雖採類固醇藥膏和口服抗過敏藥,暫時控制病情,但只要停藥就會再次復發,一度嚴重至孩子日夜搔抓,抓出血來,讓媽媽相當心疼,直到住院治療,接受濕敷療法治療後,總算漸漸獲得改善。
異位性皮膚炎 不積極治療恐留後遺症
異位性皮膚炎多好發於六歲以下幼童,主要是因皮膚屏障脆弱,使得過敏原或刺激物等輕易穿過皮膚,造成發炎現象;皮膚科醫生說,若不積極治療,不但不會好,幼童也可能因長期發炎,搔抓變厚等,皮膚變得暗沉,若患者全身紅疹面積超過20%以上,就可採濕敷療法來舒緩症狀。
濕敷療法 把握浸塗濕乾步驟
醫生進一步說明,濕敷療法,就是以浸、塗、濕、乾治療,也就是先泡溫水15分鐘後擦乾,再依照皮膚嚴重程度,塗抹不同比例的藥膏和乳液,並利用2層束縛帶,讓藥膏緊貼附在皮膚上,幫助藥膏發揮療效,也能避免患者搔抓,有助幼童順利擺脫皮膚炎困擾。
季節變化 皮膚炎患者更應注重照護
除了透過治療外,治療後也要持續接受追蹤治療,且建議一天以無香精和防腐劑的乳液擦皮膚兩次,尤其冬天更應注重保濕;醫生提醒,若面臨炎熱氣候,當患者流汗時,最好每三小時用濕巾擦拭,再用毛巾擦乾,多點細心照護,就能避免異位性皮膚炎再找上門。
濕敷療法 有助於減緩異位性皮膚炎!
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news.tw?fref=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