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來的發展,現時很多製造業、工廠之中都已將部份程序轉用到自動化生產,從而提升效率,不過這都屬於傳統的生產線自動化而已,當中應用到 IoT 等智能生產機器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等仍不是十分常見。

其中採用人工智能與 IoT 的工業,汽車和工業設備可算是其中的代表,這類型的生產線正在提倡一種名為「員工互聯網」(Connected Industrial Workforce),並將其納入提高生產率的戰略,然而現實是他們尚未採取應有的措施來充分發揮人機協作的潛能。

近日一份由埃森哲公佈,名為(機器夢想:激發員工互聯網的最大潛能)的報告採訪了亞洲、歐洲和美國共 500 多位企業管理人員,這些管理者均在其所在企業參與制定「員工互聯網」的相關戰略。報告指出,隨著智能機器和人工智能技術更為緊密地與員工一起協作,員工互聯網亦應運而生,並正迅速改變製造與生產方式。通過將流動、安全和追蹤等技術及數據分析相結合,企業正不斷增強員工團隊的能力。

報告發現,建立「員工互聯網」已成為大多數(94%)汽車和工業設備製造企業業務戰略的一部分。受訪管理者們預計在未來五年內,企業將最高花費四分之一的研發資金,投資於「員工互聯網」相關技術。其中,汽車制造企業和工業設備企業的投入分別有望達到 1810 億和 390 億歐元。

雖然參與研究的製造業普遍認為建立「員工互聯網」影響深遠,但研究卻發現企業可能無法最大程度地從其投資中獲取競爭優勢。例如,只有不到四分之一(22%)的受訪者表示其所在企業已經就如何挖掘「員工互聯網」的潛能採取了具體措施;85% 的受訪者坦承其企業是數碼化的追隨者或落後者,並非領導者。

相關技術能力不足是阻礙企業部署「員工互聯網」的因素之一。76% 的受訪者認為「員工互聯網」會對企業的數據安全性帶來中高程度的風險;72% 的受訪者認為它對系統的復雜性和安全性也構成中高程度風險。此外,超過三分之二(70%)的受訪者認為熟練技工的短缺也構成中高度風險,影響企業實施其「員工互聯網」戰略。

另一方面,大多數(85%)受訪者預計,製造業的技術關注焦點將從人轉向人機協作,即協作型機器、增強實境設備和自主機器通過組合,建立成為一個更有效率的團隊。許多受訪企業都將提升團隊效率的能力作為投資焦點。例如,自動導引運輸車是一款可以在生產設施或倉庫中運送物資的移動機械人,目前它已經佔據了受訪企業在該領域的半數投資,且未來比例還將進一步擴大。在未來五年中,這些企業還計劃加強對協作式機械人和增強實境設備(如智能眼鏡、智能頭盔)的投資。

為了應對安全隱憂,許多受訪企業都投入大量資金對其現有 IT 基礎架構進行升級,確保實施「員工互聯網」戰略不會引起安全風險。受訪企業中,89% 的企業已開始雇用新人才來彌補技能的缺口。

汽車行業相對領先

埃森哲預計到 2020 年,「員工互聯網」能夠幫助一家每年營業收入達 500 億歐元的汽車製造商增加 5 億歐元利潤。其中,企業在研發、製造與供應、售後三個環節增加的利潤額分別為 5000 萬、4.15 億和 3000 萬歐元。

在努力利用數碼技術提高生產效率的受訪企業中,汽車行業的製造商和供應商對協作式機械人、自動導引運輸車和增強實境設備最感興趣。

報告還發現,各國企業對「員工互聯網」相關技術的研發資金投入力度有所不同。美國受訪企業預計會將研發總支出的 40% 用於建立員工互聯網,居各國之首。其次是中國,比例為 23%。德、法兩國受訪企業預期投資比例分別為其研發資金的 20% 和 19%,排在最後的是日本受訪企業,比例為 17%。

今次研究採訪了來自中國、法國、德國、日本和美國共 512 位企業管理人員。所有受訪者均在其任職企業中參與「員工互聯網」相關的戰略制定。受訪者包括製造廠廠長、工程與研發負責人、營運和人力資源主管,和其他企業高級管理人員。超過半數的受訪企業來自工業設備行業,其他則來自汽車和建築設備兩個行業。所有訪問於 2015 年 12 月完成。


 機器的夢想:大多數製造業仍未享受到人機協作帶來的好處

 https://www.facebook.com/hkit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