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中傳出「分拆上市」的消息,金融市場人士普遍相信,中國平安旗下的互聯網金融平台「陸金所」正在向海外IPO的道路上前進。
12月25日,有消息稱,陸金所日前引入戰略投資者摩根斯坦利,估值達100億美元,大摩持股比例5%-10%,並將充當分拆上市的主承銷商。陸金所方面則表示不予置評。
陸金所上市是真的嗎?
從時間點看,這更像個虛幻的聖誕禮物。熟悉資本市場的人士指出,平安本身的股票在明年1月9日面臨債轉股,股價不振。這則消息或者可以提振股價。也有記者向陸金所中層人士求證到消息屬實,只是具體細節不太清楚。實際上,類似消息早在5月份就傳開了。只是在Lending club 不久前上市後,國內P2P行業就跟打了雞血似的充滿各種上市幻想。作為國內P2P領域一直以高冷麵目示人的陸金所自然成為各路人馬關注的對象。傳出一些消息也不足為奇。
從風投機構來看,自然希望所投資的P2P公司早點上市。今年以來風投大舉進入國內P2P市場,不少公司獲得風投的青睞。不過,在筆者看來,陸金所等P2P公司一段時間內上市的可能性不大。
國內P2P公司上市的障礙有哪些?
最大的障礙在於,監管機構對P2P行業至今尚未出台具體的管理辦法。整體管理規則的不明確,導致國內P2P市場一片亂象,各種P2P平台處於旋生旋死的野蠻生長的階段。據相關數據,11月、12月倒閉的平台數量已達七八十家,有時一天就有多家倒閉,有的則提現困難。
相比之下,美國P2P行業監管則非常明確。以Lending club 為例,其2008年4月起靜默一段時間,在向美SEC報備相關材料,符合其監管規定之後,才於當年10月又正式恢復運營。其如今能平穩上市,且上市後首日股價大漲 56%,是有嚴格的監管作前提的。可見,中國P2P平台要實現上市的龍門一躍,要以國內P2P行業的規範化為基礎。難以想象這樣混亂的P2P市場會出現一個超然其外玉潔冰清的平台,行業的規範化需要領頭的P2P平台倡導促進。
其次,期限錯配、剛性兌付仍然是國內P2P平台難以跨越的泥潭。由於國內信用體系不完善,導致P2P平台不得不以很高的年化利率來吸引投資人,並且很多承諾保本金,有的甚至保利息。這種承諾在平台發展規模小的時候尚能夠勉強應付,一旦平台發展到一定規模,這種承諾隱含的風險就會放大。這導致國內的P2P平台實際上成為擔保公司,以平台自身作為增信保證。
在這方面,就連陸金所也處在轉型的過程中。不久前陸金所宣布部分產品取消擔保,引入平安產險的履約險,目前已對機構發售,明年計劃正式推行。具體做法是推出個人信用評級的增信方式,通過向投資人披露借款人風險等級,幫助投資人對風險和回報做出恰當的投資決策。
另外,由於個人信用數據缺失,國內P2P平台運營成本過高,普遍缺乏可持續性。由於要線下安排大量人手採集數據,而且要有足夠的人手進行信貸安全審核,這都導致平台人力成本上升。而Lending club等關於借款人的信用數據可以向大數據公司購買或者向美國三大徵信局獲取,由此不但降低平颱風險,而且節省了大筆不必要的費用。目前,國外平台壞賬率都比較低,如ZOPA運營十年不良貸款率只有1%。而陸金所據計葵生此前披露壞賬率達5%-6%,其他平台的情形就可想而知了。
從陸金所上市傳聞,看中國P2P公司上市有哪些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