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注:估值215億元、體育會員獨立「414生態日」銷售額達到3.3億、挖來馬國力等大咖,樂視體育不斷地以樂視的方式「刷足了存在」,然而再多光鮮的數字和動作背後一直繞不開的一個問題是:樂視體育什麼時候可以實現盈利?樂視體育募資說明書中提到,樂視體育將力爭將在2017年度扭虧為盈,按照現在的收入結構,這個目標能夠順利實現嗎?
本文來自界面,作者陳菲遐 陳丁睿,虎嗅編輯後發布。
在成為中國創業板神話後,樂視控股創始人賈躍亭正在將旗下的樂視體育推向一個極致點。上周,這家吸引了原央視體育馬國力、劉建宏等多位重量級人物先後加盟的體育視頻公司動作不斷。
4月12日,樂視體育正式宣布已完成B輪80億元融資。該輪融資由海航資本領投,投資方包括20多家機構以及孫紅雷、劉濤、陳坤、霍思燕、周迅等10多位明星個人投資者。B輪融資後,樂視體育估值高達215億,創下了體育行業融資額新高。
4月14日,樂視開啟「414生態日」猛促銷售。根據界面新聞得到的數據,樂視414生態節當日總計實現會員收入20.2億元,其中樂視超級影視銷售額佔了絕大部分,達到了16.9億,而樂視體育會員銷售額達到3.3億。
樂視體育的風頭無疑搶過了同門的另一家公司。同樣在上周,樂視還宣布其超級汽車的品牌名稱正式定名為「LeSee」,樂視超級汽車在此前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是賈躍亭津津樂道的講述以及從未有過的期待。
事實上,從樂視推出超級電視開始,這家公司就為投資者講述一個又一個誘人的資本故事。樂視手機的無邊框、樂視汽車的互聯交通智能等都是故事的延續。現在,這個故事輪到了樂視體育。
樂視體育成立與2014年3月,註冊資本1000萬元。2015年3月進行首次A輪融資,估值為20億,並同時將註冊資本增加為2.96億。在隨後的1年時間內分別進行了A+輪融資以及此次的B輪融資,最終的估值定格在215億元人民幣。公司股東除了原始股東樂視網之外,A輪以及A+輪融資中北京普思(萬達旗下)、上海雲峰(阿里旗下)也紛紛參與。根據界面新聞獲取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1月,樂視體育總計資產52億元,當期營業收入2.91億,但是虧損幅度也超過了5億。
即便如此,樂視體育依然標榜自己是有着全球最豐富的賽事版權資源的平台:利用樂視生態圈積累下的核心用戶群體,不斷購買的體育賽事版權,以及越來越低加盟樂視體育的「中國體育夢之隊「管理層,都讓樂視體育成了行業內的領頭羊。
根據界面新聞獲取的一份樂視體育募資說明書中描述,融資完成後樂視體育將在版權內容、賽事運營、智能硬件以及互聯網應用等業務領域發力布局,進一步獲取賽事資源以及開發硬件,並力爭將在2017年度扭虧為盈,同時也對投資者作出在2018年底前完成IPO申報材料的承諾。
這家成立於2014年的互聯網體育公司正在告訴它的投資者:我們在兩年燒錢後,就會賺到錢了,而且可能賺到手軟。
這一次,夢想會照進樂視體育的現實嗎?
1、樂視體育的主要收入來源及花費
界面新聞獨家了解到,樂視體育主要的收入來源分為兩大模塊:版權內容以及賽事運營,占比約各占一半。其中,版權內容收入中廣告的收入約占43%,賽事運營收入占比約35%,超級電視電費收入約占9%,點播費以及轉播費收入約占1%,其他的硬件等收入則占12%左右。賽事運營中則主要包括ICC國際冠軍杯賽事運營權所帶來的門票以及廣告贊助,以及馬拉松等賽事等運營。
總結來說,樂視主要依賴三塊收入,廣告、賽事運營以及會員收入。根據樂視自身測算,2016年收入,將在2015年5億的收入基礎上翻上2倍,達到28億,而到2017年則會達到38億,屆時將實現扭虧為盈。
要賺錢之前就必須要先花錢,樂視體育在這一方面能力可絲毫不差。根據界面新聞整理統計,樂視自2014年起總計購買了不下18個球賽的版權,其中知名度較高的包括中超新媒體獨家版權、英超2015-2019(香港)賽季全媒體轉播權、溫布爾登網球賽2016-2018賽季新媒體獨家版權、意甲2015-2018賽季新媒體獨家版權等。不得不承認,在這行業中樂視購買的能力尚屬優秀。
至於購買價,可以用昂貴這樣的詞語來形容。其中金額最大、影響最廣的要數27億拿下的中超新媒體轉播權的「豪購」。2016年2月23日,樂視宣布與從華人文化旗下體奧動力確立全面戰略合作關係,以27億的版權費成為中超2016-2020賽季獨家新媒體轉播方。至於27億到底值還是不值,這裡暫且先不考慮,可以確定的是,在中超版權之前,樂視兜兜轉轉買了十幾個版權中,沒有相當核心的版權。相比騰訊的NBA和PPTV的西甲,樂視顯得底氣不足。
在收購的版權中,需要明確的一點是多數購買的是新媒體獨家版權,而僅有女足超級聯賽、英超2016-2019香港的轉播以及亞足聯旗下聯賽是全媒體轉播權。
所謂全媒體版權,就是包括電視轉播、媒體轉播等轉播分銷權。但是由於資本進入的方式過快,導致轉播權價格水漲船高。舉例來說,在2015年3月《中國足球改革總體方案》發布之後,中國足協啟動了賽事版權招標工作,14家媒體參與了競標,其中包括了騰訊、網易,中視傳媒(央視)、樂視以及擁有英超直播權的新英體育和王健林控股的盈方。最終在這場純市場化的招標中,出價低於競爭對手的央視被擠出。而假如拿到了全媒體轉播權的話就會將電視轉播權轉賣給電視台。
根據樂視體育預計2016年28億的收入,轉播收入和付費點播收入總計0.8%的占比來看,總計也就2200萬的收入。換而言之,樂視打的算盤就是借助購買的全媒體版權向電視台等收取2200的轉播權收入。
而那些非全媒體轉播權,比如中超27億的支出,可能的收入來源就只有廣告以及會員費收入了。
2、生態圈的收入主要還是廣告
樂視生態圈一直是其各項業務宣傳的重點。其核心是利用樂視的硬件作為渠道入口,輔以樂視影業強大的內生以及外購的影視資源,形成終端+內容的閉環,從而讓用戶產生深度的粘性消費習慣,並轉移至手機、汽車等其他硬件。
從上面表1中可以看到,無論生態圈的故事如何圓滿,樂視賴以賺錢的收入中43%的占比依舊是廣告。之前一再強調的所謂生態圈,不過是換個好聽的名字賣廣告而已。但是靠賣廣告真的可以賺回來么?
騰訊從NBA手中5年31億元買斷轉播權的做法,算是樂視買中超版權的範例了。但是要知道,騰訊體育買NBA的31億的支出還僅僅是勉強維持盈虧平衡。根據一位接近騰訊內部的業內人士透露,騰訊體育的廣告收入可以勉強覆蓋版權費的。「根據騰訊第一賽季的廣告收入的情況來看,可以勉強覆蓋成本。但是不賺錢的做法肯定不能維持,所以現在騰訊現在也在儘力推會員費收入。但是因為騰訊體育還沒有獨立,動作幅度肯定比不過樂視。」
騰訊購買NBA的廣告之所以可以勉強維持平衡,也有其自身原因。「因為NBA是外來賽事,央視和地方台轉播非常有限,且轉播時間主要是上午到中午這段時間。由於是工作日,所以PC端和APP端觀賽需求量很大。」當談到中超的廣告收入問題是,他同樣預測情況可能不一定會那麼樂觀,「中超是個地域性很強的賽事,比如上海球迷只看上海隊的比賽,而這些本地的電視台都會轉。在網絡上給我轉北京隊的比賽,會有多少人看?自然廣告也就賣不多了。」
前路血跡斑斑,樂視體育依然勇猛。按照2016年預計28億的收入推算,靠定投廣告(直接投放在樂視體育版面的廣告)金額當年至少需要達到9億,到2017年則需要達到12億。加上通投廣告(投放在樂視網廣告,母公司以一定比例勻到樂視體育)的3億收入,總計2016年要賣掉12億的廣告才能達到2017年盈利的第一個先行指標。但是從騰訊的收入情況來看,似乎希望渺茫。
此外,35%的收入來源於ICC國際冠軍杯賽。該賽事主要在夏季進行,形式為邀請歐洲俱樂部進行商業比賽。由於收入形式是賽事門票收入和廣告贊助,因此最後的吸金能力依舊還是廣告方。根據推測,該項收入在2016年將達到10億左右的收入規模。但是界面新聞採訪得知,2015年的收入遠遠不及這個數字。該賽事在2015年第一次舉辦,一共舉辦三場,分別在廣州、深圳以及上海。根據官方數據,深圳場為AC米蘭對陣國際米蘭,總計吸引38497人;廣州場為國際米蘭對戰皇馬,吸引人數39896人;上海場人數並無官方數據。總計三場票房收入為6000萬元,約為廣告收入的兩倍。當然由於2015年是舉辦的第一年,準備較為倉促,收入基本上在1億左右。但是如果要說2016年10億的收入規模,即使給予再多的時間準備,也會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3、樂視體育的大招是會員費
從前文提到的「414生態日」中來看,似乎樂視影視會員收到的收入遠超樂視體育會員。但是即便如此,會員費收入始終是樂視體育生態中最為重視的一環。
樂視體育有如此底氣認為流量變現將會是未來趨勢,主要是借鑒國外的經驗。從樂視體育直接對標的ESPN發展路徑來看,ESPN2015年度收入結構中,60%的收入來自有限電視訂閱,收入規模65.4億元;35.2億收入來自電視廣告,占比32%。剩餘8%的收入分別是數字廣告以及雜誌廣告。電視訂閱佔了絕大部分的收入。這也是樂視、騰訊一眾認為付費會員時代終會到來的時候。
但是現在,可能還不是。
界面新聞簡單地給樂視算了一筆帳。樂視超級體育會員定價為年費590元、季費159元、月費59元。按照640元/年/人的平均會員費來計算,按照2016年28億收入預估、9%的收入占比來看,也就是說超級電視體育會員費收入預計在2.52億左右。借著414生態日「買會員送硬件」的做法,當日樂視會員體育非會員銷售突破3.13億。表面上看是達到了2.5億的預估收入。
問題的關鍵是,這些收入會記在樂視體育的賬上嗎?
樂視生態日的重點並非在「送硬件」上,而是在「買會員」上。即使是營銷盛世,那也阻擋不了樂視最後要賺錢的原則。要知道沒有生態日這種「送硬件」的做法,樂視致新(硬件公司)已經深陷虧損中。即使是20.2億的收入,在硬件公司的層面連塞牙縫都不夠,更別提還要勻給樂視體育。所以所謂的「送硬件」只是噱頭,更多的還是為了綁定會員,至於樂視體育賺不賺錢?最後的會計處理還要等樂視網半年報披露才會知道。因此,即使借著生態日達到了銷售目標,最後也未必會成為樂視體育的銷售收入,內容變現的能力依然堪憂。
樂視體育也明白這一癥結所在。當界面新聞記者向樂視體育詢問是否用戶的消費習慣會在2017年養成時,卻也得到了令人意外的回答:「我們認為付費的習慣在中國是需要一定時間培養和培育的,並不是一蹴而就馬上就能形成的,我們也不認為2017年中國體育內容付費習慣能馬上就形成,但我們認為付費習慣一定是體育產業價值鏈形成的重要一環,樂視體育願為之而努力。」
在細細分析了樂視體育賴以生存的每一項收入,結果是除了花錢,沒有一項是確定的。元普投資研究總監蔣培明向界面新聞表示,2016年樂視虧損無疑,但是之後的情況卻要視今年的情況而定,「2016年是體育大年,重大賽事包括奧運會、歐洲杯,因此2016年是積累用戶的關鍵年,此後是否業績會爆發很大情況下也依賴於今年的資源積累。而樂視正在通過生態補貼硬件(硬件低收費甚至免費)的方法培養用戶習慣。因而2016年預計仍將虧損,但是2017是否會實現盈利,還需要看2016年廣告費和會員費收入的增長情況。」
當然,如果樂視體育明年真的實現盈利了,這將會是一個非常勵志的故事。
樂視體育明年真的會實現盈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