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浪微博發布了2015年下半年《智能手機微報告》(簡稱微報告),該報告顯示,之前國內手機市場所謂的「中華酷聯」已經被華為、小米、OPPO和VIVO「新四大」所取代,這意味着未來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國內廠商間的競爭將圍繞這「新四大」展開。
那麼問題來了,「新四大」中究竟誰更強?其間各自有何喜和憂?未來「新四大」的競爭格局是否會發生變化?
從微報告的概括中,我們知道,正是由於「新四大」的崛起,蘋果和三星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蠶食,儘管如此,作為目前全球智能手機產業發展代表的蘋果和三星,其在智能手機市場,尤其是高端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力和影響力仍不可小視。
同時,鑒於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增速放緩,主流廠商紛紛將重心轉向中高端市場,那麼未來對於蘋果和三星佔據的中高端市場攫取的能力,自然成為衡量國內手機廠商競爭力,甚至是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
「新四大」蠶食蘋果和三星在中國的市場份額
具體微報告中的「新四大」,我們看到,從新增高端手機中掘取的蘋果和三星的比例看,華為以總占比為43.6%(蘋果為23.4%,三星為20.2%)位居榜首;其次是小米總占比為30.7%(蘋果為18%,三星為12.7%);再次是OPPO總占比為29.2%(蘋果為15.8%,三星為13.4%);最後是的VIVO的27.4%(蘋果為15.3%,三星為12.1%)。這裡,華為在高端攫取蘋果和三星市場份額的比例是「新四大」其他廠商的1.4—1.6倍。
如果說上述反映出的是「新四大」在高端市場實際競爭力的話,那麼國內廠商彼此間在高端的競爭(俗稱互挖牆角)則體現出廠商各自面臨的競爭強度。同樣是微報告顯示,在高端市場「新四大」的競爭中,除了小米外,無論是從具體的換機來源比例,還是換算出的吸引力係數上,OPPO和VIVO的高端榜單中均未出現華為,也就是說在「新四大」高端市場彼此間的競爭中,除小米外,OPPO和VIVO均未對華為造成實質性的威脅。
即便所謂有威脅的小米,我們看到,在高端市場中,華為與其換機來源的比例上,華為佔據了12.7%的份額(即在高端市場換機中來自小米的比例),相比之下,小米僅為6.0%(高端市場中來自華為的比例),華為是小米的2倍多。這意味着即使是威脅,從最終獲取的高端用戶上,華為在高端市場挖角小米用戶的能力要遠高於小米挖角自己。所以無論是從實際的競爭力(蘋果和三星的用戶轉化率),還是競爭強度的角度(對手越少越弱越好),華為在「新四大」競爭的高端市場中佔有絕對的優勢。
至於小米、OPPO、VIVO,同樣是從上述的角度來衡量,儘管小米在攫取蘋果和三星用戶的能力上要高於OPPO和VIVO,但在「新四大」彼此間的競爭中,除了華為外,還有OPPO與VIVO在分食小米在高端市場的份額,其中OPPO占比為14.7%,VIVO占比14%,相比之下,OPPO並未出現在小米高端市場的榜單中(即小米並未在高端市場從OPPO中搶得市場份額),而出現在榜單中的VIVO,也僅為小米貢獻了2.9%的份額,遠遠低於流失到VIVO的14%的比例。所以,雖然小米目前還在高端市場佔據第二的位置,但由於有三個對手的競爭,且在存在互挖角現象時的比例要遠小於對手,其面臨的競爭強度最大。
最後是OPPO與VIVO,還是從上述的角度,雙方可謂旗鼓相當,但從雙方互挖的比例看,OPPO以9.9%的占比要高於VIVO的7.2%,且VIVO還出現在了華為和小米的高端市場榜單中,占比分別為3.5%和2.9%。也就是說與小米一樣,VIVIO在高端市場也面臨三個對手的競爭,這導致其面臨的競爭強度遠高於OPPO,加之與OPPO互挖時比例低於對手,所以二者在高端市場的競爭中,OPPO更佔據優勢。
儘管高端市場的爭奪是國內手機廠商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競爭焦點,且關乎國內手機廠商的盈利能力,但鑒於低端市場在目前和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仍有市場空間,所以「新四大」在低端市場的競爭力也不容忽視。
「新四大」在低端市場的競爭
需要說明的是,在低端市場的競爭力分析上,我們剔除掉「新四大」中來自於蘋果和三星轉換比率(因為我們認為低端市場競爭的主角主要是國產廠商),只比較「新四大」彼此間的競爭,確切地說競爭強度的比較。
提及低端市場,業內馬上聯想到就是小米。而事實上也是小米正是憑借著低端市場的優勢,佔據了去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出貨量的頭把交椅。也正是這樣,小米在低端市場面臨的競爭強度最大,這從微報告中華為、OPPO、VIVO的低端手機榜單中均有小米可見一斑。
更讓我們覺得小米在佔有優勢的低端市場競爭中堪憂的是,除了華為之外,OPPO和VIVO並未出現在小米低端手機的榜單中,即小米在「新四大」的低端手機競爭中,並未從OPPO和VIVO身上佔到便宜。至於華為,雖然小米從中攫取的華為用戶的比例為7.9%,僅排在蘋果和三星的後面,但華為同樣也在低端市場讓小米用戶流失,比例高達14.5%,竟然高出蘋果和三星,排在第一位。也就是說在低端市場,小米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是蘋果和三星,而是華為。
更讓我們沒有想到的是,VIVO和OPPO在低端市場攫取小米用戶的比例也不低,分別為12.6%和8.4%,其中VIVO攫取小米用戶的比例甚至高於其攫取蘋果和三星的用戶比例,排在第一位。在此不難發現,在小米的三個國內對手中,竟然有兩個(華為和VIVO)低端手機的第一來源(除了自身外)是小米。
再看華為,儘管小米是其最大的對手,但從上述彼此間的挖角比例看,華為顯然以14.5%對7.9%佔據了上風,而在競爭對手方面,在OPPO的低端手機榜單中並未出現華為,即OPPO在低端市場並未對華為造成威脅。不過,我們還是在VIVO的榜單中看到了華為,且華為佔據了8.2%的比例,雖然這個比例中在VIVO的榜單中墊底,但鑒於在華為的榜單中並未出現VIVO,這意味着華為在低端市場除了小米之外,還有一個不能忽略的對手就是VIVO。雖然如此,但與小米相比,除了少了OPPO這個對手外,從流失的用戶(與小米和VIVO)比例看,華為在低端手機市場與小米的爭奪中仍佔據一定的競爭優勢。
與高端市場的競爭類似,OPPO與VIVO仍在旗鼓的位置,但從VIVO低端市場榜單中有小米(比例為12.6%)、華為(8.2%),而OPPO的榜單中僅有小米(比例為8.4%)看,似乎VIVO在低端市場中的競爭力要強於OPPO,不過鑒於OPPO的榜單中有VIVO(比例為6.8%),而VIVO的榜單中卻沒有OPPO的沖抵,VIVO相對於OPPO在低端手機市場的優勢確實存在,但並不明顯。
通過上述對於微報告的簡單對比分析,我們認為,「新四大」中,華為應該是歡喜(高端和低端優勢均衡,且未來競爭強度最小),小米最應擔憂(高端優勢漸失,佔優勢的低端競爭強度最大),而OPPO和VIVO則是高端與低端平分秋色變數最大(這種變數不僅在彼此間,也可能會通過小米)。
「中華酷聯」解體 來看看國產手機「新四大」華為、小米、OPPO和vivo的叢林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