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台灣的小孩割喉殺人事件,你會看到網路有很多情緒。有人認為死者的母親不夠「慘痛」,為什麼不要兇手判死刑血債血償。你就會不禁想起俄國的文學巨著《罪與罰》的內容。面對慘案,要如何傷心,傷心到什麼程度才叫透徹,好像世人都有一把尺。
而同時,有人就呼籲,不要再廣傳那些殺人的片子或是圖片,他們認為,殺人狂之所以成為殺人狂,有可能是因為在網路中,看到很多人關注和廣傳,於是心理有問題的兇手,就會用殺人的方式,吸引注意。
很久之前,聽過一個小說故事。是這樣的:如果有一天,有一段片子,片中的人,四肢都插在水泥之中,只要這段片子,被看一次,水泥就會下陷 0.0001公分,直至那個人被水泥慢慢掩沒,窒息至死。
如果有人呼籲大家不要看那條片子,免得成為殺人兇手,大家會不會就這樣不去看那條視頻嗎?
故事的結局,你大概也會想到了。當發生任何乖張可怕的事情,很多人都會在網路廣傳,從而希望大家看到。但一廣傳,又可能會引發所謂漣漪效應,模仿效應。結果,大家會不會廣傳呢?不廣傳,世人就不會知道可怕的事情。而廣傳,也許就會不知不覺間殺了人。
這種道德兩難,在這個世代,需要很多很多很多人,有足夠的智慧,才能應付。可惜的是,我對這個世界的人類,是沒有很大的信心的。
如果,最近你看到很多新聞,都令你心情無法平復,那我想,可以聽聽台灣的呂秋遠律師的一個建議:「擁抱你身邊的人」,至少在這個充滿不安全的當下,令你的朋友,親人知道,還有人在乎他們。
https://www.facebook.com/kengo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