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知名小提琴家高嶋千紗子(Takashima Chisako)日前在某報紙上的育兒專欄中,分享了她如何管教孩子的經驗:「⋯⋯平常是不允許他們玩(遊戲機)的,但是如果是週末或做完功課之後,還有空閒時間的話,就可以。不過在我們家,也有一條規定是『晚上七點之後就不可以玩電動』。某個週五晚上八點,當我結束演奏會返家時,發現我的長子正在玩遊戲。

大兒子:「因為我的功課已經快要做完了嘛。」

我:「快要做完的意思,就是還沒做完是嗎?」

大兒子:(小聲地)「⋯⋯還沒做完。」

我當場非常憤怒地將長子的3DS折成兩半,剛好那一天,他弟弟也偷懶沒練習大提琴,因此我也把弟弟的遊戲機也破壞掉。

你們懂得自己(媽媽)親手破壞用自己工作賺的錢買的東西的心情嗎?你們與其擔心這輩子再也沒辦法玩遊戲,還不如擔心媽媽再也不相信你們這件事!」

讀著高嶋的陳述,她大概是覺得自己做了一件對的事,所以才敢把這樣駭人的故事寫在報章上吧?根據她的行文,兩個孩子先是驚恐進而低落悔恨,但是下個星期因為兒子的數學考了滿分而重拾笑容與「媽媽的信任」,而有一個圓滿(?)的結局。

結果,專欄傳到網路,就有一大堆人分享了他們「成長」後的「結果」。有不少網民在推特貼上了他們「收集」的東西,然後加了一句:「千萬不能破壞孩子的寶貝玩具,或是把它們扔掉、禁止他們購買。因為,等到孩子成長到一定歲數,家長再也管不動的時候,來自童年痛苦記憶的反動,會讓他們把手邊的閒錢全都用來彌補自己的遺憾。」

結果,有人在照片中晒了所有型號,所有顏色的Gameboy,有人晒了高達模型的全套,有人晒了某電子遊戲的所有遊戲機(不論是家用遊戲機抑或是手提遊戲機)的所有版本,最可怕的,是有人晒了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記》。究竟是什麼場合,什麼背景,什麼事情,才會令一個母親「丟掉」杜斯妥也夫斯基,然後令他成長後,不斷的買這一本書?

在網路看到這種「千萬不能破壞孩子的寶貝玩具」的反應,其實是一種很佛洛依德的說法。只要你在孩提時代缺失什麼,長大成人後就會買什麼來補償。可惜的是,這種自以為自己很會教學的「怪獸家長」(或美國人說的直昇機家長),總是有幾個特色:

一、他們有自信,覺得自己做的事是對的。

二、他們相信孩子的潛能,會比自己好。

三、他們總是覺得自己是「為孩子未來」,這樣做是最好的。

從高嶋的專欄「被炎上」後,她的推特又被網民關注。就更發現,原來她跟孩子的關係,非常惡劣,有人發現她曾對孩子說:「以後都不會見到你了。」而孩子的反應是:「好呀。」而不是她想像中的「不要走。」,她就在推特「討拍拍」(希望人家安慰)。當然,她不會成功,網民們只會對她說:「這是你的教育方針失敗」、「你們的親子關係跌到冰點」云云。而更重要的是,高嶋更在電視節目中說,她實行「嚴厲教育」,要孩子背乘數表的時候給孩子很大的壓力,結果令孩子背到七的乘數表時,就會「過呼吸」(類似哮喘的狀態)。而更重要的是,當網民對她大肆批評,她的推特及專欄被「炎上」的時候,她還堅持己見。而周圍的人都開始為她說項,如名小提琴家葉加瀨太郎說:「可以拉出這麼美音適的人不會是壞人。」去為高嶋說項。

只是,說到底,網路的人看不起(或看不慣)怪獸家長,不足為奇。如果我們從來都沒有想過,為什麼怪獸家長會變成怪獸家長,更不去解決問題核心,她們的獸行(怪獸家長的行為),總是會無日無之的,一直……延續下去。



 https://www.facebook.com/kengo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