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頭圖由海洛創意授權,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之前寫的內容裡曾提到,什麼是好的團隊、好的市場方向,但是對於什麼是好的模式一直沒有清晰的理解,最近見到了些腦洞夠大的真人真事,對於什麼才算是好的模式才有了些易於量化的新想法。判斷創業模式好壞,這是投資機構投後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對於創業團隊這更是關乎其競爭力乃至生死。希望可以對創業者和非機構投資人復盤時有所幫助。

我眼中的好模式最終應該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上:品質、效率,最終的投資價值也是通過這兩點綜合體現的。如果質量與效率綜合不能提高到固有業態的5倍以上,便可能面臨很高的風險,如果公司不能持續優化改進自身模式早晚會變成一樁生意,如果企圖再度沿用BATJ360成功的方法贏在未來更是難上加難。

在探討什麼是好模式這個問題前,應該先大致思考下社會是如何得以發展、經濟是如何實現增長的。

 

一、時代本身在加速發展

1、互聯網本質是什麼?

互聯網絕不是網站、訂閱號、App,這些只是表現形式!互聯網本質是大大提高了各種連接的效率,並降低了連接的成本。來自於傳統行業的互聯網創業者對此應尤為注意。

淺顯的例子。過去書信連接需要數日,如今微信連接在毫秒之間,人們可以有更多時間儘早做更多事情,這就是效率提升帶來的好處。費用上,同樣內容書信傳播是微信的百倍千倍,人們可以從中省出更多錢用於其他方面的消費從而帶動經濟發展,這就是邊際成本遞減帶來的好處。同樣,首先個人消費市場空間足夠大,淘寶大大提高了消費品的交易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京東用另一套玩法也達到了同樣的效果,這也可能是兩家巨頭在這個時代可以並存的原因之一吧。

那麼,當眼下傳統互聯網已然紅海,創業再做個網站、做個App時,要問自己了,我的產品有大幅提高某方面的效率或是大幅降低某種成本嗎?答案如果是與BATJ360之類巨頭的差不多,那又能顛覆掉誰呢?如果不能帶來行業顛覆或是引領發展,機構投資人們提不起興趣是很正常的。

 

2、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快

對於互聯網人最直觀的例子:PC互聯網時代大致是1998到2010年,而移動互聯網時代則是2010到2015。這裡很重要的是前者大致用了12年,後者大致只用了5年,數字也許不夠精準,但足以表明互聯網本身也在越來越快的發展。

這兩個階段主要通過網絡工具的支撐實現了第一波網民的入網,並完成了人與人、人與中小商戶之間信息與消費的連接,接下來可能會以利用互聯網思維來實現各傳統行業的升級為主,而這種傳統行業升級帶來的投資與創業機會時間窗口期也很可能更短,也許是3年?當然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創投機會,基於升級後的產業平台也將產生更多機遇。

 

3、一些公司帶動社會發展,一些在拖後腿,一些乾脆被淘汰

根據政府官方數字不難得出,1980至2011年間,1元人民幣由於通貨膨脹丟失了約83%的價值。而GDP整體上卻在持續高速增長,可見貨幣的流通速度效率在不斷提升從而帶動了發展。經營能力強、周轉效率高的規模以上大公司將有機會成為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承載着推動行業和社會發展的職責,這也是股市能跑贏GDP增長的原因。

那麼什麼樣的公司具有早期投資價值?顯然是那些高效帶動社會發展的公司。他們需要利用新的方法和思維來提高某個行業某方面的效率,為了能夠拉高整個行業的增長,他們往往需要將效率提高到原有的5至10倍,甚至更多。互聯網之所以可以這麼受投資人追捧,就是因為它的指數增長特性。

一些現在正在盈利的公司也可能在拖社會的後腿。每個行業都需要高速發展或者有新的形態出現,如果一家公司還在沿用過去5年成功的方法,即使眼下可以賺錢,未來也會因為效率逐漸落後於GPD增長而被時代拋棄。即使是來自於BAT的創業者如果把自己在BAT奏效的方法再用之於創業過程中,那很可能也要成為「傳統的」互聯網人士了。當然,投資人如果還在用流量、訂單量思維來投資新的方向,很可能也會產生很大的風險。

行業在轉變,行業間需要快速巧妙的融合提高效率來挑戰更快的增長,這裡需要腦洞,需要些新玩法了!

 

二、產品或服務的品質提高是基礎

各種形式的消費最終都會轉化為個人消費,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才能刺激消費,消費多了GDP才能增長。

1、飛躍的品質

各行業中通過經營消費製造出來的中間產品,都會經過不同的流通加工組裝等環節,形成最後的個人消費品。即使是政府消費也是用稅收來做社會基礎建設,也是在為個人生活所需而服務。長遠來看,GDP的不斷增長要求着消費者要有更高的消費動力,那麼就需要保證產品及服務的質量不斷提高。

如果蘋果只做了一款諾基亞升級版手機便會成為一個美國山寨品牌,希望獲得投資人的青睞便不能做成一門生意。如此看來,產品或服務的質量就不能只比過往好一點點,而是要有質的突破,並且也不斷實現自身突破,才能一直走在經濟發展的最前面。這個過程中,也需要不斷有技術上的壁壘來形成護城河,從食品加工到機械製造,甚至是農產品種植,不一樣的工藝都可能帶來不一樣的產品品質,這些不同的工藝便是壁壘。

放到傳統互聯網同樣適用。比如,做一款社交App如果不能持續把用戶間的連接質量和速度提高至微信、陌陌的數倍,用戶自增長很難實現,再多功能細化優化不提升本質問題也不見得有用。比如,O2O的各種上門美甲按摩洗車,對於消費者一個月少跑2次腿沒有什麼太不一樣的感覺,對於從業者由於路上時間浪費也不見得提高收入,可見價值確實有限。再比如,做一個生鮮電商平台,對於同樣的商品,如果交易的成本與價格相對於京東、1號店沒有發生本質的變化,並且無法控制產地實現商品差異化,那麼用什麼來與具有流量優勢的大平台抗衡呢。這些都是所謂的產品服務體驗不好,說白了就是沒有直擊行業本質提供具有質變的解決方案。

 

2、做成品牌才能「暴利」

企業想走的更遠是需要自身賺錢的,資本市場的錢也是基於企業利潤或預測利潤而進行放大的。品牌才能提高利潤率、復購率,通過口碑使得推廣成本實現邊際遞減。關於品牌如何做可以參考筆者1月22日的文章《品牌市場怎麼做?一個做過「傳銷」的投資人的自黑系列:傳銷的復盤!》,寫的時候腦洞不夠大,意識流文體該表述內容都有但結構略顯雜亂,能感受到多少全看個人腦洞大小。

 

三、大開腦洞提升效率

如果沒見過什麼是腦洞大,對於「腦洞」這個詞是很難深刻理解的,見過了一些後我也才慢慢理解顛覆就發生在身邊。這些足夠大的「腦洞」也都不是異想天開而來的,背後的邏輯通常都顯得平淡無奇,都是敏銳的捕獲了時代發展的趨勢,抓住了行業的本質,利用新的看似非正規的玩法實現了10倍甚至是數10倍的效率提升。

案例1:書籍出版的顛覆

一位朋友,不到2個月寫一本書,完成度不到70%,收益卻已經約等於他之前4本書大賣10年的收益,已達數百萬人民幣之多,如果利用傳統方式寫書出版分稿費的模式這是根本不能實現的。效率提升了多少倍,大家可以默默計算下。更重要的通過這種做法還實現了版權的保護與內容質量的提升,同時引入了高端的讀者社群,並建立了讀者之間較強的關聯性。

 

案例2:孵化器的顛覆

孵化器基本無需募資,成立2個月內,保證項目靠譜的同時,還可以幫助多個項目在運營數據上走到天使輪階段。

原來一個孵化型基金從募資到Close,半年很正常,還要把大部分收益分給投資人們,而真正親力親為的投資人們卻無法保證收益。對於想進入孵化器的創業者也需要經歷漫長痛苦的融資過程,好不容易獲得少量的資金支持還需要以很低的估值出讓不少股份,從0開始又需要有數月的不斷試錯來驗證可行性。對於孵化器而言這樣的效率提升無疑也是顛覆性的。

 

案例3:門店經營的顛覆

一家快速發展中的新興餐飲連鎖品牌用7家小型門店,在同樣的時間段內,實現了同品類老牌連鎖店一半的營業額,這個老品牌連鎖店擁有27家中等大小的門店,而這7家店的面積之和約等於老牌一家大店的面積。新品牌將這個餐飲品類經營的坪效提升了10至15倍。通過特殊工藝食品製作實現了不一樣的好吃的產品,在經營上理性的做減法,圍繞着運營效率、利潤率不斷的理性的做出取捨,才能有這樣突破性的結果。

 

案例4:消費品定製帶來的顛覆

某新興食品品牌在無任何流量購買的情況下,於天貓長期居於該品類銷售量榜榜首,並且單量是第二名老品牌的2倍之多。新品牌初期在沒有成熟產品時便開始通過線上搭建自己的粉絲群,利用初期的粉絲反向打磨自己的食品產品,獲得最好評價的產品才會逐步批量生產,同時新的粉絲群也將成為前幾批消費者。

也許會有疑問,線上獲取粉絲的成本也越來越高,這個的確,但是不斷優化產品可以大大提高消費的客單價、復購率、縮短付費周期,這些足以收回粉絲的獲取成本了。精力放在用戶群體運營,並促使用戶來參與到產品的定製過程中,所帶來的好處在結果上顯而易見,這便是對過往傳統半盲目式生產的一種顛覆。

 

案例5:病歷結構化的巨大價值

這個案例看似是個體力活,稍顯平淡,然而其背後的價值確實巨大的。在接觸家好科技的問問醫生、趣孕產品之前,我對病歷結構化的價值也沒有太多的感知。然而後來才知道往往一款藥品的研發要經歷漫長的10年,4期臨床測試,每期測試耗時約2年,而這些時間主要花費在了人工尋找病歷上,如果將病歷結構化,那麼尋找合適病歷就變成了分分鐘的事情,同時醫生臨床治療病患時也將有更精準的數據依據。

而病歷結構化本身對於數據完整度、關鍵數據提取、有效數據模型搭建有着很高專業要求度(題外話,這也說明大數據的價值體現要與一個行業深度的結合才能實現,而發展也要深度依賴於行業資源的拓展),這種有門檻的「體力活」顯然要比不痛不癢的在線問診、用戶上傳病歷有更多想象空間。

案例出於對項目們的保護不能公開講述過細,這些案例已經有實際的運營數據來證明真實有效,這對於闡述什麼是效率大幅提高、效率提升可以帶來質變已經足夠用了。這些案例當然僅限於其對應的領域,換至其他行業方向同樣方法玩不轉,但是這些看似偶然的腦洞居然發生在了不同的領域中,那麼其他領域應該也是可以被顛覆的,如果還沒找到自己創業投資領域的顛覆性玩法,那不妨在一個點上多些耐心的思考和大膽的嘗試。

這些人用各種看似不同尋常的方法做事,很容易被稱為「野路子」。360的免費在當時看來也夠野,而如今卻被大家認為這就是互聯網應該做的事。很喜歡「野路子」的人,因為他們的野路子方法一旦可以規模化快速複製,將帶來更多改寫歷史的可能性,而這種可能性也正是最讓投資人和創業者們着迷的東西。

寫到這裡,突然覺得有了品質、效率這兩個標準之後,似乎創業選擇零經驗的行業也知道如何評判自身模式的完善程度了,再去投資新領域也可以很快上手了。方法論的不斷總結可以獲得更高效的自我提升,雖然這個過程中會充斥着不斷自我否定的矛盾,但是新的腦洞帶來的突然間的頓悟滿足感讓生活和工作充滿了樂趣,即使這種頓悟未來有可能會被自我否定掉,但也意味着新的腦洞樂趣又存在了可能性。放大至社會的發展,它也是處於不斷的自我迭代更新之中,在為不斷思考、能夠萌生出高效解決方案的腦洞大咖留有着無限的機會。

 

本文作者Iris,於投資機構從事互聯網早期投資工作,歡迎業內人士共同探討交流。


 到底什麼是值得投資的創業模式?看這文章助您仔細想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