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月開始,支付寶、微信均加大了對二維碼支付的線下商戶推廣,好德、可的、聯華等多家商戶都開通了支付寶掃碼支付,而本月11日,微信也與自動售貨機運營商友寶合作。由此可見,被央行叫停了半年的二維碼支付,在監管開放前夜,又將捲土重來,重新改變我們的生活。
一、中國政府大棒叫停二維碼支付
今年3月11日,央行下發《關於手機支付業務發展的指導意見》、《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草案,並徵求意見。
3月13日,央行下發緊急文件《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關於暫停支付寶/公司線下條碼(二維碼)支付等業務意見的函》(以下簡稱《意見的函》),叫停支付寶、騰訊的虛擬信用卡產品,同時叫停的還有條碼(二維碼)支付等面對面支付服務。央行要求二維碼支付等面對面支付服務暫停。但實際上,二維碼支付在市場上從未銷聲匿跡。而二維碼支付被叫停原因有三點:
第一,央行以安全的名義叫停了二維碼支付。央行通知表示,線下二維碼支付突破了傳統的業務模式,其風險控制水平直接關係到客戶的信息安全與資金安全。在落實客戶身份識別義務、保障客戶信息安全等方面尚待進一步研究。
第二,二維碼支付實際上就是一種第三方支付平台,這個支付平台的關鍵是繞開了銀聯,自成體系,攪亂了整個金融體系,從而成了被叫停的對象。
第三,二維碼支付有關技術終端的安全標準尚不明確。相關支付撮合驗證方式的安全性尚存質疑,存在一定的支付風險隱患。消費者掃碼的過程,是實現二維碼從商戶到個人轉移的過程,如果手機木馬在信息轉移的同時給消費者手機發送二維碼,將會阻斷商戶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輕則可以讓手機中招誘發系統重啟,重則可以讓支付過程中斷甚至發生錯付情況。這就更加方便了黑客針對二維碼進行各種非法操作,用戶一旦掃描了嵌入病毒鏈接的二維碼,其個人信息、銀行賬號、密碼等就可能完全暴露在黑客面前。安全性薄弱是二維碼支付方式的短板。
而對叫停的過程,筆者在年初接受《國際金融報》採訪時就指出:「央行的良苦用心可以理解,但叫停非長久之計。」而且所謂《意見的函》發文主體是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不是央行行長簽發。結算司作為中國人民銀行的內設機構,是否能夠作為對其下屬發送函件的主體存在一定的疑問。央行其實並未按程序辦事。而這種所謂「叫停」必將無法阻擋市場的洪流,形成監管的盲區。
二、二維碼反掃行動
面對監管,各家都有自己的高招,開展了各式各樣的「反掃」活動。
銀行系潛伏蟄行,郵儲銀行近期將在全國範圍內正式推出二維碼支付。二維碼的生成及掃碼的確認、支付等交易環節均在郵儲銀行手機銀行的防火牆之內閉環運作,只有郵儲手機銀行客戶端才能掃碼。目前多個銀行手機客戶端APP當中已經增加了 「掃一掃」功能,中行、民生、平安等多家銀行均支持二維碼轉賬,交行手機銀行推出了二維碼預約取現功能,中信銀行推出了異度支付。
不僅如此,監管層也在抓緊對二維碼支付業務的調研。自今年3月央行暫停二維碼支付業務後,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受央行委託,牽頭組織銀行、第三方支付機構、銀聯等機構完成了針對二維碼支付的安全性分析報告初稿,並提出二維碼支付存在的安全風險及防範建議。但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監管部門暫時還未出台行之有效的政策,因此只能允許銀行和第三方支付小規模試行。
微信「錢包」、支付寶低調推行。9月15日晚間,微信低調上線了「刷卡」功能,這意味着今後購物付款時,微信用戶只要向商戶出示微信「錢包」中的條碼或二維碼,商戶掃該條碼或者二維碼后就能收款,以代替刷銀行卡的過程。
據了解,微信支付和手機支付寶自今年6月開始布局線下二維碼反掃模式的商戶,微信「刷卡」功能兩個月前就已完成,但僅在騰訊內部試用,一直未對外開放。上月中旬,該功能進入試運營階段,隨後在最新的微信6.0版本中上線;而手機支付寶目前也已經上線二維碼支付反掃功能;同時,受央行「暫停令」影響的二維碼支付正掃模式,微信支付和手機支付寶仍在繼續布局。
三、倒逼監管
中國目前的機構性監管構架,只適合簡單的金融市場。當互聯網企業涉足各金融領域積極創新時,現有的監管往往跟不上,會出現監管漏洞。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則需進行監管改革。以阿里巴巴為例,在以支付寶為核心的各種業務相互打通後,已很難對之界定一個統一的監管。在現有監管構架下,阿里巴巴的支付業務歸央行監管,餘額寶的貨幣基金歸證監會監管,其銀行功能則歸銀監會。這種割離的監管及信息收集,不利於對一個機構的整體風險進行把握,也不利於進行系統性風險的判定。
關於二維碼支付監管,其實早在今年的3月19日下午,央行就召集騰訊、阿里等互聯網金融巨頭公司開會。參會人士透露,就此前叫停的虛擬信用卡和二維碼支付業務,央行明確表示,待相關企業做好了風險識別和排查機制,並向央行報備,央行會再「開閘放行」。而今距離「開閘放行」不遠矣,對部門「倒逼監管」小乘果。互聯網金融正在倒逼監管創新。我國不妨以此為契機,借鑒發達國家基於目標的監管框架,以央行為核心,聯合各金融監管機構,嘗試進行以宏觀審慎、微觀審慎及商業行為監管為基礎的金融監管創新。這可為更長遠的金融監管改革打下基礎。
四、二維碼支付市場硝煙再起
當下無論是微信、支付寶,還是銀行系、銀聯,各家都在積極布局二維碼支付,以防暫停令解開。一旦監管放開明確之後,大戰或許就要打響了。
從互聯網收單交易規模來看,支付寶的優勢明顯。數據顯示,第三季度互聯網收單的交易規模為19946億元,環比增長率為1.8%。其中,支付寶、財付通、銀聯商務分別以42.4%、19.05%和16.78%%佔據市場前三位。
今年「雙十二購物節」期間,國內移動支付再一次爆發圈地運動。阿里宣布,線下近100個品牌,約2萬家門店將參與「雙十二」活動,活動當天使用支付寶錢包付款即可打五折,範圍覆蓋餐館、甜品、麵包店、超市、便利店等多個日常場所。阿里宣布對使用支付寶錢包掃碼付款的顧客給予5折補貼,上限50元,引發罕見人潮,甚至有商店貨架被搬空。據估算,當天阿里發放補貼達到億元級別。
本次「雙十二」使支付寶錢包的安裝量急劇擴大,又為阿里的線下戰略鋪平了道路。掃碼支付的便利程度遠超現金和刷卡,也將促使各商戶增加對於相關設備的投入。
據媒體報道國內八大銀行正在測試Apple Pay,最快可能將於2015 年一季度上線,銀聯則在嘗試與Apple Pay 進行技術對接。Apple Pay可以吸引用戶的極大關注,但國內NFC 支付生態系統尚不完善,引入新的參與方同樣會涉及利益分配、技術對接等一系列需要雙方協商的問題,
在這監管即將「開閘放水」的前夜,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銀行系等傳統土豪面對一片荒蕪的市場,必將硝煙再起,風雲不定,但願那種種野蠻的開拓手段,簡單粗暴的營銷伎倆,同室抄戈的習慣動作,不要再昨日重現,中國的互聯網不缺乏大戰,缺乏的是真正的創新,中國的互聯網不缺乏巨頭,缺乏的真正為用戶服務的企業,但願二維碼支付這一新的支付方式,不要成為過眼雲煙,更不要成為圈地的工具。
From 董毅智律師
中國央行監管開放前夜,二維碼支付捲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