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聯合國氣候峰會於昨日(13日)結束長達14天的馬拉松式的會議,來自全球近二百個國家及地區的代表一致通過遏止全球暖化的《巴黎協議》。恊議內容兼顧各個陣營的訴求,並平衡了各方的需求,而《巴黎協議》會著重於未來數十年,目的是希望世界經濟逐步轉型,由以「化石燃料驅動」轉為「低碳時代」,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落力控制全球溫度的升幅,希望較工業時代前少於2℃,以減緩全球暖化的步伐。

香港時間13日晚上7時許,被譽為首份真正是關注全球氣候的協議《巴黎協議》獲得通過。來自全球近二百個國家及地區,近2千名部長、談判代表和關注氣候變化人士,一同聚於峰會主辦國法國,在擔任大會主席的法國外長法比尤斯敲下綠色葉子狀的小槌一刻,代表《巴黎協議》獲全體通過,全場隨即發出震耳的掌聲和喝采聲,與會者馬上擁抱、握手或拍膊頭道賀,更有不少人感觸落淚。

曾於1997年由38個國家及歐盟簽定《京都議定書》,以要求發達國家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以減少溫室效應對全球環境造成影響。但今次的《巴黎協議》與《京都議定書》不同,除了發達國家之外,發展中國家也會以「自主」方式參與減排,其中由中國、印度及以沙特阿拉伯為首的國家組成的談判陣營及另外一百三十多個發展中國家的代表,都對協議文本表示讚許,認為平衡平衡了各方的需求,與會各國都會著力於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而控制全球升溫能限至1.5度之內,目標在本世紀的下半葉能達到中和排放。

據恊議內容,發達國家會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及技術,按計劃路線圖,由2020年開始,發達國家每年會向發展中的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7,800億港元)作為減排援助的款項,以幫助發展中國家紓緩及適應氣候變化,所帶來的相關問題,而2025年前,會再於新一輪的氣候峰會中設定新集體量化的目標,屆時將在原有的1000億美元基礎上增加款項。另外,到了2023年,全球減排進展會每5年進行檢討,而恊議要最少得到55國確認才會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