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30日 鈺成其事
香港在2006年開始研究興建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的時候,中國的高鐵建設剛起步。到2009年,中國建成了武廣高鐵,是當時全球最長的高速鐵路。今天,中國已擁有全世界規模最大的高鐵網絡,里程超過了所有其他國家的總和。
我們都看到港鐵西港島線怎樣改變了西環社區的面貌。可以想見,高鐵所到之處,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必然會發生重大變化。相鄰的省份,藉高鐵成為「一日生活圈」;高鐵接通了的內陸城市,再不屬於「偏遠地區」,人流和貨流大大促進了經濟發展。
中國不僅在國內大力擴展高鐵網絡,近年更積極開展「高鐵外交」。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和李克強在外事活動中都充當「高鐵推銷員」;他們出國訪問,每到之處,從俄羅斯到英國,從東南亞到中東歐以至非洲,高鐵興建合作計劃都成為主要商談項目。據報,中國已經與多個周邊國家達成協議,修建貫通中亞、東亞和東南亞的高速鐵路網絡,促進原材料在整個地區內的高效流動。另一項宏偉計劃是建造從倫敦到北京的高鐵,把旅客在48小時內從倫敦送到北京,然後還可以繼續前往新加坡,一天內抵達。
有學者把高鐵對國際形勢的影響跟以蒸汽機為動力的近代航海技術作比較:近代航海技術使本來處於中世紀文明世界邊緣的歐洲,變成全球政治經濟發展的中心,以「海權時代」取代了原有的「陸權時代」。高鐵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使「陸權時代」以嶄新的形式強勁回歸。
學者把高鐵稱為「唯一可以改變整個21世紀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基本格局的戰略產業」。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依靠外貿帶動國內經濟增長。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對發達國家的經濟造成巨大打擊,同時也嚴重打擊了這些國家的中國產品市場。另一方面,在美國「重返亞洲」戰略推動下,一些周邊國家特別是日本、菲律賓和越南,不斷給中國製造麻煩。中國的應對策略是「向西開放」,發展絲綢之路經濟帶(就是「一帶一路」經濟戰略中的「一帶」),以建立「陸權」對付美國主導的「海權」。興建跨國高鐵,正是推動歐亞大陸經濟整合的重要手段。
(完)
高鐵時代 (曾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