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工時委員會今日開會,研究27種標準工時及超時補水方案對勞工、企業及經濟的影響。委員會以一名工資1萬5千元的工人,標準工時44小時,超時補水1.5倍為例,認為即使在經濟有溫和增長下(舉例2%),企業被推高的成本終會轉嫁予消費者身上,造成2%的通脹,更會有約1萬1千個基層職位因而流失;若經濟實質沒有增長,雖沒有通脹,但卻可能出現失業問題,基層職位流失量可達3萬4千個。
委員會研究顯示,若超時補水工資不變,薪酬增幅會介乎0.7%至1.2%;如果補水1.3倍,增幅會有4%至6.2%;補水1.5倍,增幅可高達6.2%至9.5%。委員會主席梁智鴻強調,現階段並非要在27個方案揀選1個為標準工時立法,只是想研究在不同情況下對各界的影響,希望日後為僱員訂立清晰的工時合約,有信心明年3月向政府提交報告。
工時研究小組召集人劉展灝表示未來可集中於幾個工時長的行業,聽取僱主僱員雙方的意見,研究立法以外的方法以減低員工工時。諮詢小組召集人吳秋北亦表明不希望以工人的健康去換取經濟成就,認為標準工時立法越早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