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瞭望智庫刊發題為《別讓李嘉誠跑了》的文章將李嘉誠推到了風口浪尖。在經歷20多天的沉默後,今日李嘉誠首度開腔,就「為什麼連日受到抨擊也不作回應?」、「為何頻頻出售內地房地產,但仍否認撤資?」、「內地官媒多次作出抨擊,李先生與中央關係是否有變?」、「部份抨擊言論質疑你『不愛國』,有何回應?」四個質疑做出回應。

 

通讀整篇回應,以上四個質疑的答案如下:

1、現在才做出回應的原因是:是非浪潮來襲之時,正值習近平主席進行國事訪美前夕,我們不想因為李先生的回應,被人借題發揮,引起更廣泛的國際討論。李先生認為,習主席在不同場合多番強調,國家要不斷深化改革,堅定不移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我們不應讓這些毫無根據的口舌之爭成為焦點,喧賓奪主,沖淡習主席的重要訊息,引起商界和投資者不必要的顧慮;李先生認為,沒有建設性的語言討伐,並不符中國政府不遺餘力推動經濟向前發展的方向和決心。

 

2、「撤資」指控不成立:過去十年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有超過70%(包括國企)的架構,也選擇離岸設立公司,目的是為了讓企業取得更現代化架構和更高效運作模式;我們做法相同,集團進行重組及於開曼群島成立公司,而集團在港註冊及上市地位不變;李先生個人在重組過程中,並沒有減少持股比例,也沒有從中套現,所謂「撤資」指控,完全不成立。

 

對於所有投資及出售資產所得的回報,是屬於公司的,並回到股東手中;一如以往,集團將繼續在全球,包括在內地尋找投資機會。過去兩年,集團對全球地產業務持審慎態度,加上內地房地產方面,部分城市出現供求失衡風險,故減少買入土地,但集團在內地的發展中及將發展的總樓面面積遠高於2000 萬平方米。

 

3、與中央的關係:李先生對中央堅定不移繼續改革開放,致力優化營商環境有信心,並不相信文革式思維復蘇;個別人士的言行,不代表國家方向。習主席多次強調中國將繼續維持深化改革的堅定承諾,擴大開放;李先生對中國充滿信心,對習主席沉穩的領導能力深感佩服。

 

4、李先生很愛國:其創立的基金會至今捐出逾170億港元,當中87%用於大中華地區。還傾注大量時間、心血,對有利於中華民族的事業,過去、現在、未來,宗旨不渝。

 

此前,新華社瞭望智庫發表了題為《別讓李嘉誠跑了》的文章,全文對李嘉誠的撤資行為表達了強烈不滿,「眾所周知,在中國,地產行業與權力走的很近,沒有權力資源,是無法做地產生意的」,「作為曾經的獲利者…...不能輕易一走了之」等等。對此虎嗅曾發表一篇《李嘉誠可不可以「跑」?社會輿論應當是立體的》的評論,今日再度貼出來供讀者一覽:

 

9月12日,新華社瞭望智庫刊發題為《別讓李嘉誠跑了》的文章(署名為羅天昊)。文章指出李嘉誠「不顧念官方此前對其在基礎設施、港口、地產等領域的大力扶持,在中國經濟遭遇危機的敏感時刻,不停拋售,造成悲觀情緒在部分群體中蔓延,其道義制高點已經失守。」

 

關於李嘉誠「撤資」的議論由來已久,但這篇疑有「半官方」背景文章卻似一枚重磅炸彈,引起廣泛熱議。

 

很快,官方出來表態了:在16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將堅定不移引進外資,並將通過改革提高開放水平,強調中國營商環境會愈來愈好……各項改革一個很重要的出發點就是要惠及更多的外來投資者,而且一系列的改革和成效正在陸續顯現。」

 

大陸「精英」基本上是一邊倒地鄙視羅天昊。他們的意見可以歸納為兩點:

 

一是不管李嘉誠和政府走得多近也是商人,逐利是他的天賦權力,旁人過問就是道德綁架。

 

二是市場經濟的靈魂是開放,而放開的靈魂是進出自由。「不讓李嘉誠跑」,讓在華外資企業怎麼想?有意向準備來華的外國企業怎麼辦?羅天昊打着憂民愛國的幌子卻是不折不扣、誤國害民的高級黑。

 

質疑羅天昊「高級黑」者多半沒有細看羅文,只掃了一眼標題就大發宏論。文中說得清楚「低買高賣,確實是市場經濟,但是,地產、港口等產業,恰恰是中國最不市場化的產業,沒有權力的扶助,哪裡來的機會?合作時借權力,賣出時說市場,似乎雙重標準,讓人難以淡定。」

 

比如博物館的一件古董被「愛國海外富豪」花100萬美元買走,未經權威鑒定也沒有進行公開拍賣,就憑「領導意志」。沒過幾年,該富豪以底價2000萬美元拍賣這件古董。旁人問一句就「高級黑」了?

 

改革開放之初,外資獲得超國民待遇,李嘉誠級的「標桿人物」在廉價獲得戰略性資源方面更是如入無人之境。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領域對李嘉誠關上了大門,港口、碼頭、燃氣、自來水、基礎電信……名單已經很長。拿地可以,但您得參加拍賣,得按期開工、開盤,動輒捂地一、二十年不行了您呢!

 

李嘉誠借改革開放之東風完成了財富的爆發式增長,現在要去古老的歐州尋求財富的永續傳承。他的確有選擇的自由。憑哪條法律不讓李嘉誠減持在大陸的資產?人家當年享受的優惠是你主動給的,再說也難以量化。

 

君子絕交不出惡聲,再說李嘉誠走了還要吸引別的資本家來大陸投資呢。所以官方斷不會與李嘉誠撕破臉。「別讓他跑」只是氣話,好比家裡大人說「慢走、不送」,孩子卻對客人的背影喊了一聲「滾」。考慮到客人的所作所為,孩子的作法不算無禮,更何況今天早以不是家長制社會,公民有對李嘉誠撤資表達不滿的權力。

 

事件上,越是民主的政府對外越是刻薄寡恩。億萬民眾里有寬宏大量的,也有小肚雞腸的,前者應當包容後者。假如張三全家被殺卻原諒了兇手,而當鄰居李四家人被殺害要求嚴懲罪犯時,張三卻攻擊李四「你怎麼這麼不寬容!」原諒兇手卻不包容鄰居,不合情理。

 

所以,許多政府會傾向於順應小肚雞腸的那部分民眾,在涉外事務中「錙銖必較」。比如在「墨西哥灣石油泄漏事件中」,奧巴馬對BP石油以及盟友英國言辭激烈、窮追猛打。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國會議員一致對BP進行猛烈抨擊,甚至要求立法暫緩該公司發放股息。

 

李嘉誠可不可以「跑」,社會輿論應當是立體的。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的表態是我們一貫的「待客之道」,同時也應允許羅天昊的「雜音」存在。


 「撤資」「不愛國」?沉默20多天,李嘉誠終於回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