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注:德國大眾汽車的醜聞,問題出在體制上。大眾汽車作為一家準國企,儘管其高級管理人員具有很強的進取心,但其管理類似政府部門,下級為完成任務必須兢兢業業,甚至可能為完成銷售目標鋌而走險,不惜造假。其實,德國企業的主流代表並非大眾,而是家族控股的寶馬。正因為家族注重企業永續發展,不為短期業績所左右,才成就了德國製造的精髓,本文來自公眾號新財富plus,虎嗅進行了刪減。

 

很多人認為大眾汽車是德國製造的代表,而大眾集團是德國第一大公司,因此代表着德國製造和德國企業精神。這一點我並不認同。  

大眾汽車是一家準國有企業。它總部所在的下薩克森州擁有大眾汽車約20%的股權,而且根據極其複雜的投票權設計,下薩克森州對其股東大會決議擁有投票否決權。再者,從股權結構看,大眾汽車長期以來已經沒有家族的影響。事實上,大眾把保時捷、奧迪收入麾下之後,保時捷創始人費迪南•保時捷患有輕度自閉症、但他極有謀略的外孫費迪南•皮耶希則一直想上演「蛇吞象」的遊戲,想反過來控制大眾,卻一直沒有成功,並在幾個月前的高層鬥爭中敗給了在「尾氣門」事件後辭職的大眾集團CEO文德恩。德國首相默克爾對這一結果曾隱含地表示認可。  

從大眾集團的歷史看,它曾經是一戰結束後德國快速工業化的標誌,一度被希特拉政府樹立為典型的政府型企業。「甲殼蟲」(Volkswagen Beetle)就是當時希特拉親自參與並推廣的一個成功車型,具有結構簡單、機械性能可靠、成本低廉等賣點。所以,大眾汽車在德國是一個為國民生產高性價比產品的準國有化企業。 

最近幾十年以來,大眾汽車也不斷得到德國政府和高官的關注和重視。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就是大眾汽車最重要的支持者,他把自己的座駕從奔馳(Mercedes Benz)專門改成輝騰(Volkswagen Phaeton),以力挺大眾。在大眾與中國合資這一問題上,施羅德也極為儘力,但這並不能改變大眾不是德國企業主流的事實。  

德國企業的典型代表,應該是寶馬、漢高、博世這一類家族控制的企業。它們多由家族長期控制、精心管理,但是在管理層面,家族成員並不親自出面,而是請職業經理打理,工會和職工則通過監事會制度化地參與管理。這種機制保證了公司具有更長遠的目標,而不是追求短期銷量,更沒有搶佔世界第一這種急功近利的想法。在研發方面,這種公司更具有前瞻性,重視根本性、長期性的創新。  

公司個性完全不同。大眾積極進取,內部管理等級森嚴,如此釀成今日的錯誤。奔馳是一個散戶大規模持股的上市公公司個性完全不同。大眾積極進取,內部管理等級森嚴,如此釀成今日的錯誤。奔馳是一個散戶大規模持股的上市公司,所以在上個世紀末,奔馳與克萊斯勒合併,想走一條強強互補的道路,結果非常失敗。這一併購案經常被德國企業界評論,有人挖苦說,奔馳之所以這麼做,就是因為高層想學美國,通過與美國的公司合併,獲得超高的工資和獎金。的確,德國三大車廠中,奔馳老總的工資遠比其他公司要高。  

相比之下,三大車廠中,寶馬更能代表德國企業的主流。過去幾年來,寶馬已經超越奔馳,成為豪華車銷量上的領跑者。這家典型的德國家族企業,由匡特家族於二戰以後精心管理,招聘專業人員從事第一線管理,但是家族絕不是袖手旁觀,在重大問題上,家族總是站在公司長遠發展的角度,精心研判。更重要的是,寶馬通過鼓勵內部職工大膽創新,提出不同甚至與上級相左但有利於公司長期發展的意見,不斷超越自己。  

在技術創新領域,寶馬最近幾年的表現令人刮目相看。比如,過去寶馬把後輪驅動作為立身之本,但其最近已經宣布開始生產前輪驅動車;寶馬併購Mini和勞斯萊斯的運作之高超、定位之精準,也令人讚嘆;再有,寶馬汽車過去恪守的是自然吸氣,但是看到節能減排是大趨勢,迅速轉向渦輪增壓,又從渦輪增壓轉向用碳纖維打造i系列電動汽車,再推出電動摩托車,這一系列運作,頗讓人佩服其創新力和前瞻性。  

寶馬與大眾不同,它不一味追求市場佔有率,盲目擴張市場份額,而是認真把握自己的市場定位。我與寶馬高層交流時,他們反覆詢問我一個問題:寶馬在中國銷量如此快速的增長,會不會傷害寶馬品牌的含金量,會不會抑制寶馬未來的成長。不管答案如何,能有這樣長遠的考量就十分難得,這與家族長期謹慎控制是密不可分的。  

另一家經營狀況非常之好的德國企業——博世,比寶馬的家族控制色彩更濃。這家企業由博世家族長期控制,堅持不上市,注重永續發展,把創新擱在第一位,擁有大量的研發和技術後備。雖然全球各車廠之間的競爭十分熱鬧和激烈,而在核心技術和零配件方面,博世卻是遠遠超越競爭對手,獨步天下。這種超然的地位與它秉持長遠眼光、堅持研發、不為短期利潤波動所左右是密不可分的。  

同樣的德國企業還有漢高和很多不為中國百姓所熟知的家族企業,它們才是德國製造的精髓。


 為什麼說寶馬代表了德國模式,大眾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