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頭圖經海洛創意授權,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一
蘭卡斯特大學的教授聯繫到我時,我是非常難堪的。
教授做的是股權眾籌的研究,她想與我合作搜集國內股權眾籌的相關數據。我在創投這行混飯,又編寫過幾個與股權眾籌、天使投資相關的報告,于情於理都是一個合作的好對象。但教授遠在八個時區以外的英國,發給我的一些研究成果看上去十分認真,我實在不好意思用在國內做報告的態度糊弄她。
發現簡單的拒絕無法令其放棄之後,我只好讓教授耐心聽我講幾個理由:
1、中國的股權眾籌還沒有法律上的明確定義,我以前做的研究,幾乎是摸著石頭過河(事實證明,在電聯教授以後還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證監會發布了新規,重新定義了「股權眾籌」)。
2、我不是學者,更談不上是客觀中立的協力廠商,在做研究、尤其是發布報告時,為了照顧一些創、投圈內的「朋友」,難免有一些技術上的偏向,說白了就是統計學欺詐。
3、就算那些向我提供數據的「朋友」們信得過我,也沒必要給我未經加工的數據,給我添個主動造假的麻煩。
教授聽後,沉吟許久,說好,我們再聯繫。
一個週五的晚上,我再次接到了教授的電話,這次不是辦公室,是手機。
這次聯繫,簡單寒暄之後,開口閉口就只是「budget」了,說白了就是蘭卡斯特大學為心心念的這些數據準備了一筆錢。此外,教授還說,數據的整理也不用我自己做,她聯繫了在中國的學生,要她直接來找我,而我不管提供怎樣粗糙複雜的材料都沒關係。
如果說之前的要求只是令我難堪,英國人做學問的態度,此刻就是令我汗顏了。
二
股權眾籌平臺是什麼,或者說,前股權眾籌平臺(證監會改定義之前)是什麼?
說白了是仲介。創業者把項目的融資需求掛在平臺上,投資人發送投資意願,二者相親,看看是一拍即合還是一拍兩散。融資成功的項目,融資需求掛在那裡不會改,收到的投資意向掛在那裡不會變。對比稀裡糊塗的媒體發布的稀裡糊塗的融資新聞,仲介手裡真是再明白不過的記錄了。
然而即便是在股權眾籌平臺這種產品化、互聯網化、盡量消除了資訊不對稱的融資「超市」,「價簽」不靠譜兒也是常有的事兒,「小票」出問題就更是十之八九。
「價簽」不靠譜兒是什麼意思呢?項目 A 有個懵懂的創始人 A 君,A 君只有技術牛逼,對投融資市場一竅不通,開口就要 1000 萬——這顯然不是天使輪項目融資的常見數額。在面見投資人老師 B 以後,A 君發覺半年內燒不了這麼多錢,而半年後可以去融 Pre-A 或 A 輪了,沒必要在天使輪一口吃成胖子。於是,二者握手成交,B 老師投資 A 君 200 萬。
至於「小票」能出的問題,就更是多種多樣:
投資人信心滿滿地發送了投資意向,二者笑臉相迎地簽訂了 termsheet。過了半年,說好的投資額要死要活地只到賬了一半兒。
領投人牽頭談判,項目還不錯,一堆跟投人也搶著投。或多或少不是問題,但是有人發送了投資意向,有人沒發送——平臺也不是萬能的。
投資人和創業者心照不宣,在說好的額度之外又多投了一點兒,也沒告訴平臺——畢竟不捨得多出仲介費。
投資人和創業者勾搭上以後鳥悄兒的投了資做了股權變更,平臺完全不知道。
……等等等等。
結果,平臺手裡的資訊,也並不見得可靠。
三
那麼,離開投融資平臺,那些完全線下交易的投資,其數據有多少可信度?
至少,在產品意義上是無法保證的。於是我們看到的投融資報道環境是這樣的:不管什麼破項目融資都是 500 萬起,天使輪 A 輪都分不清動輒就上千萬,人民幣手一滑就打成美元了順便多了個 0。
好像創業者真的生活在最好的時代,而投資人都失心瘋一樣——尤其本應更理性的機構投資人,比如各大 VC。這種現象早就不新鮮了,我記得半年前徐小平老師就痛心疾首地噴過融資新聞浮誇這件事兒。
創投新聞為什麼這麼不靠譜兒?
你國的創投媒體都是網媒,很少有特別傳統的。他們基本上是下午 3 點收到個融資消息,隨手寫兩筆 3 點半就給發了。如果非要寫成大長文——就像某號稱不說謊的融資媒體那樣,無非是提前兩天收拾文字,至於什麼親身考察多方求證之類的求真務實手段統統沒有——大家都那麼忙,誰管你消息真假,天津爆個炸網上的謠言比白色垃圾還多,官方的所謂新聞有人看麼?
就算記者真的腦子一熱,說嘿我就不信這狗「嗶-」的項目也能拿到那麼多錢,然後跑去查證,他能查什麼?初創公司有財務報表麼?初創公司有企業會計麼?得,他去找協力廠商當事人,然而協力廠商嘴裡的話就靠譜兒麼、就有可信度麼?末了,他跑去找投資人質問,投資人的秘書反問他一句:你有病麼?
四
創業者融資數額造假,一是為了虛榮心,這很好理解;二呢,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缺乏一流營銷人才的創業公司要想搞出點兒大新聞來真是不容易,而融資額簡直是最容易做大~~~的新聞了。你說你報個 170 萬和報個 1700 萬哪個傳播更廣,萬一有點兒爭議……那不是更好麼?
創業者吹牛逼也就算了,為什麼資方看到他們海吹融資金額也置之不理,融資中那麼多相關的人就沒一個良心發現呢?
因為所謂相關就是利益相關啊。自己投的項目,自己指出其新聞造假,還能不能一起玩耍了,是想讓投資額打水漂兒麼?
媒體眼見著數字改來改去不靠譜兒,自己可能也瞭解點兒內幕,然而我報道的與別人提供的不一致,別人不會折騰死我?以後誰還敢來找我報融資,我還從哪兒拿新聞?何況,自己報的公司牛逼了,以後對自己也有好處啊。
此外,在更複雜的層面上,有一些資訊是資方有意隱瞞的——比如機構投資人的 portfolio,以及 ROI。具體到一樁投資,細節暴露得很真實無所謂;要是所有的都暴露得這麼真實,機構就毫無策略和秘密可言了。
有意隱瞞的情況還包括合投,有一些資方基於各種理由不便讓普羅大眾知道,有一些資方太小實在沒必要提,不如混在一起瞎報個投資數額,誰也礙不著誰。
在心理上,初創公司資訊這麼不透明,風險這麼大,多少是要賭一賭的。然而賭徒也不樂意丟人,被人嘲笑「運氣不好」——畢竟在從不理解投資風險的普羅大眾眼裡,投資運氣不好根本就是投資人智商低。因此,投爛項目也是投,投好項目也是投,與其投爛項目錢多好項目錢少被人恥笑,不如每個項目的投資額都是假的,你愛笑就笑吧,反正無憑無據。
這讓我想起了加拿大著名偷情網站阿什利麥迪遜。他們的賬號系統粗陋,任何人憑借一個郵箱名即可註冊,甚至連郵件驗證都沒有。有人認為這使得用戶資訊極度不安全,我卻認為沒有比這更安全的用戶資訊保護方法。駭客們總說「沒有不透風的牆」,在技術層面上這句話至今還是真的。那麼多名人政要都有可能註冊的偷情網站,資訊價值巨大,駭客們有足夠的動機去折磨網站的安保。
反正怎麼藏也藏不住,不如在資訊洩露時讓所有用戶都可以說:「這個號雖然是我的郵箱,卻不是我註冊的。」事實上,在網站業已被駭客攻陷的今天,很多用戶就是這麼為自己開脫的。這不比任何嚴密的安保系統更靠譜兒?
與其一個造假,不如每個造假。藏木于林,如是而已。
五
造假的動機充分,造假的手段豐富,造假的成本極低——誰會逐個去跟那麼多初創公司較勁一個破新聞?對於任何一個理性的創業者和投資人,我想不出有任何不在融資新聞上造假的理由。
可能唯一的問題僅在於,項目早期把估值吹得過高,下一輪融資可能會非常困難。不過這基本也是多慮,畢竟機構們都深諳規矩,誰也不會真信新聞裡的估值的。
因此,那些號稱在融資新聞上絕對不說謊的媒體,不是無知到連自己無知都不知道,就是壞到了專門用融資軟文欺騙讀者。什麼,你問其他報融資新聞的媒體?大家的融資新聞都是寥寥數筆純當快訊來寫的,誰會寫成深 (chao) 度(ji)評(ruan)論(wen)啊?
然而,鑒於不說謊的幾位小朋友走出學校的時間都不長,我更傾向於他們是無知的。不說謊的融資新聞就這麼發著也沒什麼不好,企業高興媒體賺錢,萬一捧出了一家中國 FB,那也是利國利民。
一點兒也不打算嘲諷他們。畢竟就中國創投這糟爛現狀,區區一家媒體想要探求真相,太難了點兒,也沒有意義。「然力足以至焉,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
六
我把自己在各大平臺上的投資人賬號給了教授,跟教授說隨便點開項目查看細節就好,不要好奇心大起發送投資意向。然而就算真的發了投資意向也無所謂,我可以不投那麼多錢,甚至可以完全不投。
另外,最後我還是沒管教授要錢。就中國這堆破數據不值一個六星商學院付那麼多英鎊,它們應該用在更靠譜兒的研究上,比如做一下中國創業企業死亡觀察,感覺還是很有現實意義的。
本文作者@天使不投資人首發於新媒體:赤潮AKASHIO(微信號:AKASHIO)-此言此思若潮水,不沾紅粉自風流。轉載請保留本資訊,未包含本資訊的微信公眾號轉載將受到侵權投訴。如想要聯繫赤潮或作者,可與評論屍微信號 ifookit 聯繫。
為什麼沒有不造假的融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