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官員與泛民主派個別政團和人士接觸,馬上有人說這是中共的「統戰」手法。

「統戰」的全稱是「統一戰線」。按中國共產黨解釋,中共領導的統一戰線,是為了實現各個時期特定的戰略目標和任務,同各階級、階層、政黨及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在一定的共同目標下結成的政治聯盟。這本來是共產黨對敵鬥爭的策略。概括起來,就是「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

很多人一聽到「統戰」,便想到它是共產黨對付敵人的手段,於是產生提防、抗拒的態度。譬如,假定香港所有泛民主派都是中央政府的敵人。中央政府沒法一下子對付所有泛民,於是便採取「統戰」手法。激進泛民是主要敵人,溫和泛民是次要敵人;按統戰原則,中央政府便聯合溫和泛民,打擊激進泛民。然而聯合前者只是為了打擊後者,所以聯合只是過渡性、階段性的;當激進泛民都被消滅之後,溫和泛民便可能上升為主要敵人,變成打擊對象了。

很多人對「統戰」就是這樣理解的。所以當中央政府對個別泛民人士和政團釋出善意時,就有人說中央政府在試圖分化泛民,要拉一派打一派;並且叫那些跟北京官員接觸的泛民要提防「被統戰」。

不過,自文革結束,中共放棄以階級鬥爭為綱,實行改革開放之後,「統一戰線」的性質經已改變,不再只是對敵鬥爭的策略。在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裡,中共領導的統一戰線,是「有各民主黨派和各人民團體參加的,包括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1982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這「愛國統一戰線」由兩個範圍的聯盟組成:一個是大陸範圍內,以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為政治基礎的聯盟;另一個是大陸範圍以外的,以愛國和擁護祖國統一為政治基礎的聯盟。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屬於後一個範圍,他們只要擁護祖國統一,就是聯盟的一分子,不一定要擁護社會主義。

按照新時期的統戰理論,愛國統一戰線應當包括泛民主派的絕大多數,他們並不是中央政府的敵人。

(完)


 統一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