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3日,中國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盛大的閱兵式,紀念抗日戰爭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除各軍兵種的徒步方隊外,參閱部隊還有27個裝備方隊,大多數是近十年裝備的最新武器。其中編號為XY02的無人機方隊,展示了我軍現役的三種國產先進無人機。
這三種無人機,首先是國產GJ-1中型長航時無人機(其實是翼龍無人機的改進型),在2014年中俄聯合演習中首次亮相。第二種是BZK-005,是我軍首架長航遠程無人機,2013年,該機曾出遠海執行偵察釣魚島和監視美軍艦隊任務。第三種是250公斤級的JWP02型中程通用無人機。
閱兵時,無人機方隊均使用卡車裝載,混編在其他地面裝備的方隊中,通過天安門廣場。有讀者提出疑問,中國空軍和陸軍航空兵都派出了大批的軍機,以密集隊從空中飛過,而為何參加閱兵的三種無人機卻使用卡車裝載,從地面駛過。
目前尚無密集編隊能力
為何不能讓這些無人機也以密集編隊飛過天安門廣場?答案是,目前全世界的現役無人機,都沒有密集編隊的飛行能力。無人機密集編隊飛行是個高難度的技術,迄今為止,只有在實驗室和少數試飛場合見到,密集編隊技術尚未在軍隊中實際應用。
無人機編隊飛行是各國軍隊和科研工作者一直以來就追求的技術,其關鍵技術問題,主要包括隊形設計、氣動耦合、隊形的動態調整、航跡規劃、資訊互換以及編隊飛行控制策略等,目前正是各個無人機研發強國的研究熱點。
早在上世紀60年代,國外就開始研究無人機編隊技術。但目前,尚未運用於服役的無人機上。首先是編隊飛行控制技術,這涉及比較複雜的控制理論。其次,無人機之間的位置檢測與防撞技術。針對密集編隊隊形,需要更精確的導航定位資訊。目前無人機廣泛採用GPS與慣性導航結合的組合導航技術,使得無人機的飛行精度大約控制在10米左右,而密集編隊則需要達到分米級的技術。
技術問題太多,觀賞效果差
如果進一步提高精度,就要採用差分GPS、雷達、視覺傳感器等技術。當無人機受到擾動或處於轉彎機動過程中,特別是高速無人機,有發生碰撞的危險,如何做好防撞,也是無人機編隊飛行的關鍵問題之一。第三,無人機編隊需要解決資訊交互問題,編隊飛行中既有無人機之間的通信,也有無人機與地面站之間的通信。如何協調好這之間的交互也是一個大問題。此外,還涉及航跡規劃、隊形初始編成、編隊隊形策略、無人機失效時隊形的重構、密集編隊飛行的空氣動力影響等一系列問題。
一名中國軍事專家對《環球時報》表示,在實驗條件下,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國家已經實現了無人機的編隊飛行,但是如果將這些技術用在已服役的無人機上,就需要進行較大改裝,而且存在一定風險,所以沒必要讓無人機編隊飛著通過天安門上空,如果讓無人機一架一架飛過,由於無人機的體型較小,其觀賞效果也不好。
From 虎嗅
虎嗅注:本文摘編自驅動之家和《環球時報》。
無人機技術尚不成熟,大閱兵不能編隊,只能拖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