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漢輝指水錶至水龍頭一段的幼喉管較易滲鉛。(商台圖片)

屋邨食水含鉛超標的原因一直未有定案,除了政府「一開波」就賴某水喉匠外,亦有人指原因是水喉部件來源有問題,甚至是東江水出事。水務署副署長領導的調查專責小組成員陳漢輝,昨日表示單位水錶至水龍頭的一段喉管容易滲鉛,而幼喉管接觸面較大,令食水接觸鉛的機會機加,調查初步結果或在月中公布。

陳漢輝在電台節目上表示,專查小組在出事的啟晴邨和葵聯邨二期,抽取接近100件部件,抱括閘制、減壓制、銅管及粗幼管等進行化驗。他指,11個食水含鉛的屋邨中,採用的物料及施工程序類似,可推論各屋邨出事原因,「由這兩條屋邨得出的結論,應該可以推論其他11條屋邨是否有類似的問題。」

他又話,專責小認為屋邨單位水錶至水龍頭一段的喉管較易滲鉛,而進入單位前採用的喉管較幼,若水喉匠使用含鉛焊物焊接,這些含鉛、較幼的喉管與食水的接觸面較大,會令食水含鉛超標的機會上升。

此外,他又指新大廈若使用含鉛焊接物,5年內會釋出鉛,隨後釋出的份量會減少。對於有部分食水含鉛的屋邨使用不同的水喉配件,他指這不會影響擬於月中發表的報告結果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