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侯孝賢導演、舒淇、張震主演,改編自唐代傳奇小說《聶隱娘》的武俠電影《刺客聶隱娘》,在歷經近兩年的製作後終於上映在即。日前,侯孝賢導演與編劇之一的謝海盟在京舉行活動時,談到本片的製作故事,也對比了台灣地區及荷裡活電影製作模式的不同

不明覺厲的電影藝

主持人梁文道調侃說,雖然不少觀眾在看過影片之後不免頓生不明覺厲之感。與荷裡活大片中的明顯的因果關係不同,侯孝賢本人並不相信太過於線性的因果論。北美工業體系中的物料和流程都安排得非常準確,如《終結者》系列類大片,對主線的設置非常明顯,不準備在電影裡給觀眾的東西也就不會贅述

侯孝賢笑稱這是其「第一部商業片」,意即要讓觀眾更容易理解這部電影,但他也在發布會上強調,自己並不喜愛前後接敘。商業片資訊的呈現非常重要,因為漏了資訊後面就看不懂。但是如果他認為某些資訊是「為了資訊而資訊」,就會將之去掉。一般人如果沒看懂,這也只是因為他們沒有看得那麼仔細。

果斷取捨,只留冰山一

侯孝賢說,這部電影前後進行了13年的鋪墊,那麼對素材的取捨也就自然成了問題。作為編劇之一的謝海盟就說:現在呈現的電影,「可能只佔我們最早的規劃的1/3。這跟台灣的電影拍攝環境有關,台灣市場一直養不起電影工業,大家都是單幹戶,都是手工業的,大家各自努力,散兵游勇... ...在這種情況下,可能在拍攝的過程中,隨即就會發現這個東西拍不到,你在這樣子的條件下,要迅速的改換,去趕快拍攝可以拍攝的東西。(電影的)那條主線一直是很清楚的在那邊的,只是我們用不同的角度,試圖逼近這種冰山,用不同的敘事方式。所以,儘管《刺客聶隱娘》不是一個人人都懂的商業片,但也不會說是局外人看得一頭霧水的。

荷裡活的電影工業和台灣的電影「手工」作

在荷裡活,六大電影公司每年自己製作和研發的電影很少,而本身又兼備著發行公司角色的"六大",擅長的是系列片這樣的品牌電影。拿劇本為例,在荷裡活精準的工業體系中,會有專門的故事寫作和研發團隊圍繞某個創思或IP來依市場所需寫齣電影、真人秀、電視劇等形式的劇本。

在這樣一個全產業鏈的公司體系中,編劇的水準甚至劇本本身都被弱化,因為體系中總會有相關的人來為劇本把脈。而侯孝賢的作風,卻頗有「去荷裡活化」的風格。他表示自己「非常討厭用分鏡」,甚至笑言「分鏡是漫畫」,在劇本的取捨上也是「很主觀的。這種主觀才會有我的電影。」

《聶隱娘》所有的鏡頭都是膠片拍攝,光、景、色彩全部是實拍,並沒有加入後期。侯孝賢說:「你所有的要件的組合,包括演員還有其他種種,其實都沒有辦法能夠那麼精準和設計那麼完備地拍到。而且有時候即使很精準到時候也是不要,因為太准了。太准就沒有空隙,也沒意思。

侯孝賢的投資者散佈在全世界,因此拍片也就有餘裕從拍出的眾多素材中提煉一點精華。他說:」我勸台灣年輕人,你們假使要做到(我)這個地步的話,其實要有這個過程才可以。不然的話現在投資那麼多錢就那麼多錢拍吧。「不管是剪掉的、拍壞的、後來沒用的,花那麼多錢,編劇那麼久,到最後電影成品出來只是為了呈現那一點點,因為現實就是如此

而這樣「慢工出細活」的工序,在荷裡活「確定項目-組成團隊-項目收工-團隊解散」的以項目為中心的製作體系中是幾乎不會見到的。侯孝賢也表示,「(荷裡活的)電影工業太厲害了,他們光選演員這些就已經非常非常厲害了。他們有這種節奏是怎麼樣的,他們是剖析的很清楚的。我們沒有這個電影工業......我常常在幻想,中國大陸有一天可以,為什麼?因為市場夠大。

在被虎嗅君問道「如何權衡電影的商業性和藝術性」時。侯孝賢表示:「市場和藝術只能擇一。大賣座是意外,不賣座是正常。假設沒有這種理解,是沒辦法做的。所以你就本乎你自己,打動我自己,這個東西一定會不錯。這是絕對的。

侯孝賢也會去看商業片,對其中的脈絡套路也很清楚,但是其中也會有一部分動人的地方打動到他。無論是從文字還是影像,所有的累積都是常年的。「對於荷裡活完備電影產業下的生產出的東西,有時候要有自知之明,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聶隱娘》由銀都機構、光點影業、華策影業、中影國際、中國夢、寰亞電影聯合出

From 靳婷婷


 侯孝賢談《聶隱娘》:荷里活電影工業下的自知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