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迎來了市場重新洗牌的機會,這使得互聯網巨頭們可以以顛覆者的角色侵入到對方陣地中。而當感到威脅時,苦心經營的圍牆即將出現裂縫時,封殺就會變得理所當然而且不可避免。

 

騰訊和阿里的撕逼大戰,相信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停止。而各種紅包仍然還會在朋友圈、微信群裡面騷擾着我們,雖然這一切都可能與快的打車無緣了,而作為競爭對手的滴滴打車也最終獲得了勝利。但對微信來說,這無疑是一場只有輸沒有贏的戰爭。

 

開放與封殺,這其實都取決於平台基因

 

在微信封殺快的后,沉寂許久的微博宣布開始打擊微信公眾號的營銷宣傳,並宣稱這種行為從根本上就是和微博的開放基因衝突的。很多人猜測,微博這次的動作是受了阿里的指使。至於真相是否如此,還是留待時間考證。

 

雖然微博已走在黃昏路上,但你必須承認它仍然是國內最大的開放性社交平台之一,不過令人尷尬的是用戶大量的碎片化時間現在正在被微信所佔據。在微信通過微信公眾號野蠻吸引流量和用戶的早期,微博過於冷漠的錯過了封殺扼制微信成長的絕佳機會。而當微信後來者居上的時候,微博的一切動作都已經淪落成為笑柄。

 

微博對微信的封殺,在微信封殺阿里系產品的能量面前,顯得頗為渺小。阿里和騰訊在構建自身封閉生態圈的戰爭中,無疑已經成為輸家。這其實也是雙方平台基因決定的,無論是阿里,還是其所投資的微博,都是開放性的平台,並需要不斷從外部獲取流量。而騰訊擁有強大的社交關係,即使封閉,也可以活得相當滋潤,而這種基因也使得騰訊很難真正的徹底開放。

 

艱難商業化,產品體驗和病毒式營銷的兩難抉擇

 

早在去年11月,微信官方封殺「來往」的分享鏈接時,就發表過一個聲明:

 

「微信的朋友圈是一個有熟人關係鏈構建而成的小眾、私密的圈子,用戶在朋友圈中分享和關注朋友們的生活點滴,從而加強人們之間的聯繫,它並不像微博和電商平台可以肆意的營銷。保護用戶體驗和朋友圈環境質量是第一位的。任何頻繁發送信息和過度營銷破壞用戶體驗和朋友圈氛圍的行為,微信都會堅決制止,這是我們的底線」

 

快的打車被微信「封殺」一事,騰訊公關部工作人員也這樣回應:

 

「一直以來,微信都非常注重用戶體驗,對涉及誘導分享以及惡意營銷的行為都會進行打擊,決不姑息,這是一項長期而持久的政策。」

 

不過後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騰訊一方面封殺一切非合作夥伴的營銷行為,但另一方面卻在朋友圈極力推崇紅包營銷。而我們也經常被滴滴、大眾點評、京東的「紅包」狂轟濫炸。病毒式的紅包營銷,發展到現在,甚至已經成為一個徹底廣告平台。

 

天津衛視《百萬粉絲》派送點評紅包、看極速前進搶京東紅包、小魔女送你滴滴紅包逛逛街來回打車……..這種常見的廣告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它們一遍又一遍的在朋友圈在微信群裡面肆意擴散。其實紅包本身就已經是廣告,打開紅包時我們還要再一遍接受廣告的洗禮。用戶已經徹底被當成了營銷工具,更不用談什麼產品體驗,我想這肯定不是張小龍和微信團隊所倡導的。

 

病毒式的紅包營銷嫁接騰訊強大的社交關係,輕而易舉就達到了想要的效果,騰訊也在其中大賺特賺。什麼是底線?其實沒有底線才是真正的底線。商業化和用戶體驗之間對一個產品來說本身就是矛盾而衝突的。

 

微信巨大的成功,其實給騰訊帶來的壓力也是巨大的,資本市場寄予厚望微信能夠承載QQ在PC上的作用,微信需要通過一切手段證明自己商業化前景遠大。而就目前來看,貌似只有騰訊一直強大的遊戲,仍然是微信變現的唯一有效手段。至於電商、O2O、支付等領域的嘗試,微信無疑都沒有取得與平台相匹敵的成績。

 

一個騰訊的員工如是這樣和我說到:

 

不論怎樣,都會出現增長乏力的情況,同時其它增值服務的探索,微信現在是處在QQ2000的時候的情況,一個全新的產品探索其盈利方式。危機肯定會有的,做不好很容易搞成四不像,一個服務沒搞好,又搞另一個,做死一個,又做一個,做死一個,又做,結果死了一大批。用戶成了試驗品,微信現在就是在不斷的試錯,到後來,發現自己也沒有什麼可持續的盈利方式。

 

而遊戲這種盈利模式,其實是不健康的,QQ的增值服務是很健康的盈利模式,能讓公司走的很遠。微信到現在為止,仍然沒有一個可以持續的盈利點。靠遊戲,總會有一天,吃不消,如果3年5年還沒有健康的盈利模式,這產品真的就危險了。4.68億月活躍,到時候,也僅僅是做為通訊工具而已,對騰訊的挫敗,就有點大了,離馬哥心裡的平台夢,就越來越遠了,馬哥其實仍然是在用QQ的思維在做微信。

 

病毒式的紅包營銷仿佛打開了的潘多拉魔盒,微信終於找到了一條行之有效的廣告變現模式,而這種模式無疑是把騰訊的社交關係鏈發揮到了極致,這讓騰訊像吸食了毒品一樣深深不能自拔,而微信也早已不再是原來的微信。

 

騰訊贏得了戰爭,而微信卻輸掉了未來

 

一個真正的開放平台,其實需要做的就是為用戶提供最為優質的服務。微信其實早已經意識到了這點,正如張小龍所說的那樣「如果微信我們不做成平台化、不做大,那我們就會死掉。因為你本身是個通訊工具,你必須要大」

 

而無論是O2O、電商、打車、支付等領域,騰訊都屬於後來者,所合作的對象提供的服務,都不是用戶的最優選擇。用戶自然就會用腳投票,寄予厚望的微生活遭遇滑鐵盧的失敗,和大眾點評的結合也沒有在與美團的戰爭中贏得最終勝利。至於電商、支付、打車這些的最終戰績相信也都不用再複述。

 

寄托騰訊移動帝國暢想的微信顯然無法獨善其身。做大,做平台,扶持合作夥伴,打擊競爭敵手,並最終變臃腫這早已成為微信的宿命。這個看似開放的平台也越來越封閉,因為只有在封閉的圈子裡面,騰訊才能把其社交關係鏈發展到極致。

 

騰訊贏得了戰爭,而微信卻輸掉了未來,在我看來這句話也許就是封殺事件的最好註腳。在封殺與反封殺之間,騰訊憑借自身超然的地位贏得了勝利,但這無疑為微信劃上了悲劇的一幕,要知道微信終究不是張小龍的,而是騰訊的。

From 俊世太保


 騰訊贏得了戰爭 微信卻輸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