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1日,微軟發布第三代小冰聊天機械人,並宣佈已和騰訊微信達成一致,將開啟微信版小冰公眾號的有限度公測。微軟透露,第一代小冰是100%通過人工搜尋引擎大數據為用戶提供反饋,但在第三代這一方式已經下降至55%,另外45%則通過人工智慧自我進化

換句話說,第三代小冰必須要通過與用戶聊天,積累數據,才能實現產品的進步。微軟在小冰網站的使用條款中明確註明:在使用過程中,對話資訊可能被傳送至微軟三代小冰的服務器端,並且同時指出,在自動剔除全部隱私或敏感資訊之後,保留統計資訊數據

我們每一次和微軟小冰的對話,都會傳回微軟服務器,並且可能變成這款產品未來開發中至關重要的數據資訊,在微軟小冰不斷升級並最終商業化的發展中,提供不可缺少的支援。也就是說,每一個可能使用微軟小冰的用戶,就這樣,成了為微軟貢獻數據的潛在「勞動力」。不要小看這部分勞動力的貢獻,據微軟官方披露,微軟小冰在過去一年已覆蓋中日兩國 4000 萬用戶,發生了百億次級別的人機對話,已進入機械人自我進化的正循環。最重要的是,微軟不需要向貢獻數據的用戶支付一分錢

因為有騰訊這樣自稱要做「資訊能源」的公司在幫忙

在微軟小冰和潛在用戶勞動力兩者之間,起「連接器」作用的,正是騰訊。所謂「連接器」,虎嗅今年 5 月份在馬化騰提出「資訊能源」的概念之後,就曾進行過解讀

馬化騰說,騰訊要做的兩件事「連接器」和「內容產業」,從本質上說,指的就是「黑盒」和「數據資訊」。「黑盒」當中發生的事情,恰恰是大部分普通用戶不清楚、不理解或是不關心的。而「資訊能源」的能量轉化過程,最關鍵的步驟,恰恰就發生在「黑盒」當中

微軟借道騰訊,讓五億微信用戶成了自己潛在的「數據勞動力」,這就是騰訊做「連接器」的威力和效果

但是這種商業模式有一個無法避免的「致命傷」,就是在用戶數據的處理上,有很大的爭議。比如微軟小冰一代就曾經因為會導致用戶隱私、聊天數據遭到洩漏,讓騰訊備受用戶指責。從這一次第三代微軟小冰重回微信的處理上,可以看出,騰訊已經對這個「連接器」的參數做了一些調節,在實現「資訊能源」的能量轉化同時,盡量規避、減少或消除讓用戶意識到隱私洩露或被當成免費勞動力的情形

只不過作為一個普通用戶,筆者還是有個問題,你們廠商這麼幹,真的好嗎?

From 虎嗅


 黑盒「小冰」:五億微信用戶成了貢獻數據的潛在「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