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金融時報》報導,除供應鏈合作外,蘋果與三星近日開始在另一領域聯手,積極勸說運營商配合自己研發和使用全新的SIM卡標準,此類新型SIM卡採用嵌入式技術(後稱E-SIM), 能讓移動設備更方便地在不同運營商網絡間進行切換。
其實早在去年發佈的LTE版iPad Air2上,蘋果就先行一步採用過類似方案,其機身內置了一枚Apple SIM卡,用戶可以直接從設備的設置應用裡向合作運營商購買數據服務。但很顯然,彼時蘋果只是邁出了一小步而已,一方面我們看到支持Apple SIM卡的知名運營商還比較有限,而這也導致另一方面的問題就是,iPad Air2的Apple SIM卡更多的只能提供試驗性,它還不具備完全說服用戶拋棄外置SIM卡的能力,所以iPad Air2仍然預留了SIM卡槽。
E-SIM卡的原理是什麼?
「SIM」一詞全稱是「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即「用戶身份模塊」,它的主要作用是存儲數據,包括一些固定數據,如國際移動用戶識別號(IMSI)、鑑權密鑰(KI)、個人識別碼(PIN)、 MDN(手機號碼)等,以及SIM卡保密算法及密鑰在內的數據內容,以便在用戶進行網絡通訊時識別其身份,並找到不同用戶和建立通信,進而按照相應的資費政策計費等。
在最早期的時候,CDMA手機上是沒有SIM卡的,而是直接燒號進去,包括早期海淘過iPhone的用戶也還肯定遇到過這種電信版的燒號機,之後,GSM設備的大行其道使得SIM卡成為了絕對的主流——雖然很長一段時間來,SIM卡的本質並沒有明顯的變化,但是在蘋果等先行者的帶動下,SIM從外型上卻一路有著「縮水」的趨勢,雖然其範圍僅限於周邊的塑料卡托而已,但不難看出,SIM卡小型化已經是一個被成功驗證的正確方向。甚至有人提出,應當要取消物理形態的SIM卡,將其轉變為軟件的形式,對於後者,我們稱之為「虛擬SIM卡」。
而所謂E-SIM卡,嚴格意義上說並不是真正的虛擬SIM卡,它的主要意義在於採用E-SIM卡的設備就不再需要用戶購買設備後自己插卡,而是直接採用軟件註冊或者直接購買等類型的方式就可以使用自己的運營商網絡和套餐。在此之前,傳統SIM卡做的事情是通過綁定手段將用戶鎖定在某一個服務網絡中,而集成式的E-SIM卡,可以使得用戶避免侷限在某一家運營商的服務中。
讓我們以一個非常常見的案例來說明E-SIM卡的意義,那就是出國漫遊,假設在此之前我們用中國移動的SIM卡,需要在出國前開通漫遊服務,到了國外後我們接入了當地的網絡,當地運營商會向中國移動發出鑑權信息,在確定用戶開通漫遊服務後,後者會建立一個區別於之前SIM卡的虛擬IMSI,這樣我們就能被ATT的網絡給鑑權通過,繼而暫時的使用其服務。但是,如果我們想用當地運營商的套餐和服務的話,仍然需要再辦一張SIM卡才行。
而現在有了E-SIM卡之後,我們就無需這麼繁瑣,而可以自由的選擇不同的網絡,而且也無需受到高昂漫遊費的限制,可以直接以本地的價格享受不同運營商的服務。而具體實現,可以由運營商之間的達成協議,也可以由終端廠商與運營商談判購買套餐,再提供給用戶等不同形式。
如果說之前SIM卡從無到有,解決的是用戶不能隨心所欲更換手機的問題,那麼從傳統SIM卡到E-SIM卡,解決的則是用戶被運營商束縛的問題,因為後者不僅簡化了用戶入網簽約的流程,還大大降低了用戶更換運營商的成本。
對運營商影響幾何
雖然E-SIM卡和燒號機許多地方都相似,但是其造成的結果卻決然不同,因為它們各自象徵著用戶對運營商依賴的輕與重。
也正是因此,從某種意義上看,E-SIM卡對於用戶的福音,也恰是對運營商的挑戰。在此之前,由於只有移動運營商可以發行SIM卡,使得全球各家運營商通過與手機號碼綁定的SIM卡,牢牢的鎖定住了大批用戶,從而憑藉用戶的語音與數據消費而賺的盆滿缽滿。而SIM卡也就像是每個用戶的 ID 和聯網憑證,在長達20多年的時間裡,一直為運營商構築著紮實的防線。
也正是基於此,運營商才逐漸發展出了月租、套餐以及補貼等經營模式,因為只要用戶繼續使用這個號碼,它就必須要產生消費,在這個前提之下,終端廠商也樂於與運營商合作,一同推動終端換代,實現共贏。
不過正因為此,SIM卡同時也是運營商的死穴,如果有一天運營商不再能掌握SIM卡了,那麼也就意味著它將被迫疏遠用戶——E-SIM卡的到來,就帶來了這樣一個問題,那些選擇E-SIM卡的用戶,可能不再會和某一家運營商簽下長期合約,並有可能隨時離開,而這對於運營商利潤率和經營模式的影響則是巨大的。
所以我們看到,雖然大部分運營商已經順著大勢選擇加入嵌入式SIM卡的標準中去,但是對於大型運營商來說,把選擇權交給用戶還是比較難以取捨的,整個趨勢相對利好的是一些以服務著稱的中小運營商。
當然了,運營商認同這種趨勢,卻並不代表E-SIM卡就能快速落地,因為這種模式說到底對運營商還是一次大革命,而雖然你看到有蘋果和三星這兩個全球排名一二的手機廠商的加持,但考慮到運營商補貼這一因素的存在,即便是二者也只能呼籲和帶頭示範,並不一定能決定性於E-SIM卡的發展。
E-SIM卡有隱患嗎?
不過,E-SIM卡卻也不是完全安全的。因為它本質上還是和原本的SIM卡相同的邏輯,只是變為了嵌入式而已。
而前不久被曝出的全球最大的SIM卡製造商金雅拓遭遇黑客入侵的事件,就證明了SIM卡這一被普遍認為是安全的體系也存在缺陷和漏洞,在其本身沒有進行可靠的安全升級之前,無論是外插式還是內嵌式,結果並不會有多大差別——當然了,從大的環境下我們還是無需擔憂SIM卡的安全問題的,更何況它也不妨礙我們對於E-SIM卡這種革命的支持。
那麼問題又回來了,我們什麼時候能在攜號轉網開展好多年過去仍然處於「落地」狀態的國內享受到這類服務?
蘋果三星力推的E-SIM卡,是要革誰的命?
https://www.facebook.com/pot.hk.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