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全中國的創業公司都在忙著一件事,就是找人,找到更好的人。對技術人才的極度饑渴,足以讓各大CEO對他們心中「一直想找到的那個人」放下身段,他們明白唯有投入更多的誠意和耐心才能在這場激烈的人才挖角戰中取勝,就像矽谷投資大師保羅·格林漢姆所說的,「沒辦法,這些書獃子看上去正在接管世界。」
劉強東:你就是我一直想要找到的人
一場關係到雅虎近70名員工命運的密談是從京東總裁辦公室開始的。那天,一身西裝的劉強東對面坐著一位穿著 T 恤的中年人。劉強東先是起身泡了一壺茶,然後用一口帶著宿遷口音的普通話開始向對面的中年人講述,12年來他是如何打下京東這片江山。
顯然,劉強東很重視坐在他對面的這位中年人。那天,他從京東交易平臺、倉儲物流管理談到京東現有的搜索、廣告、個性化服務,再到未來京東發展所需要的大數據分析、雲計算服務和移動端技術。他們談話的內容幾乎涉及了京東現在正在做的和未來要發展的所有具體業務。劉強東深知,要實現自己構建最大價值電商和最佳用戶體驗的夢想離不開打造一支中國最頂尖的研發團隊。這位身家數十億美元的老闆當天正在賣力地向坐在對面的中年人推銷自己和京東的未來,劉強東希望向對方傳遞這樣一個資訊:「你就是我一直想要找到的人。」
劉強東對面坐著的中年男人叫張晨,51歲的他是雅虎前全球副總裁和雅虎北京全球研發中心總經理。2015年5月20日下午3點,在北辰世紀中心5樓的一間辦公室裡,已從雅虎北研離職,現任京東集團高級副總裁的張晨向《博客天下》記者回憶,他和劉強東第一次見面那天的情景。已經負責京東商城技術研發團隊工作50天的他不願過多談及那次見面的具體細節,只是簡單告訴記者:「技術方面他(劉強東)非常肯定地告訴我,由我來做決定。」對於一位資深技術人來說,這是老闆對他的絕對信任,也是當時他考慮加盟京東的重要理由之一。
此前,3月18日,雅虎北京全球研發中心宣佈關閉,包括張晨在內的300多位研發人員成為無主之人。那時,張晨在雅虎北研管理一支大約300名研發人員組成的技術團隊,他們的研究方向是個性化廣告、移動和雲計算,而這些技術恰恰是現在中國互聯網電商最急需的技術方向。張晨有著良好的國際化視野,曾在美國雅虎總部工作10年,此後來到雅虎北研工作。漂亮的履歷、精湛的技術和他管理的技術團隊都讓劉強東怦然心動。
採訪中,張晨也透露了先前他從雅虎北研離職後的心境,雅虎北研關閉後,美國雅虎總部專門為一些中國高管提供了回美國總部工作的機會,張晨並非一開始就拒絕了雅虎總部開出的Offer。他說:「至少那裡有更乾淨的空氣、更安全的食物和更健康的生活」,但同時他也坦言,自己如果回美國去,會留下遺憾。之前,張晨在雅虎北研做的研究主要針對全世界的用戶,並不包括中國用戶。「我最大的遺憾是,自己沒有做出對中國有影響力的事情」,所以對張晨來講,另一個促使他留在中國的重要原因是,他特別希望能夠為中國用戶做事,他認為,京東是個不錯的平臺。
挖人除了老闆要鼓吹理想還得開出高薪,錢流流向哪兒,人心奔向哪兒。京東的公關劉暉告訴《博客天下》,劉強東對技術部門的投入很高,他曾經包下一座別墅專門做工程開發,研發時,親自和技術團隊一起工作、吃飯。每年京東財報上,對技術的投入基本都排在第三位,僅次於物流和市場宣傳,技術團隊佔有的股權激勵在整個京東也處於優勢水準。
打動張晨的還有老闆的細心。經過艱難的談判,劉強東一舉將張晨及其雅虎的核心團隊招至麾下。在此之前,劉強東準備將位於朝陽區北辰世紀中心的京東總部遷至亦莊。《博客天下》記者到訪時,京東的員工已經搬走大半,但劉強東考慮到這個毗鄰中關村的辦公地點仍然是大多數工程師的聚集地,所以他答應張晨,為他的研發團隊留下這裡,地理位置的便捷也可以吸引更多優秀工程師加入。
張晨十分感激劉強東如此周密的考慮,他告訴《博客天下》:「有時候,工程師們會覺得來京東工作的機會很好,但如果讓他每天要花兩個小時在(路上),一些人會受不了就不來了。」
求賢若渴的老闆、豐沛的資金、對技術人員的充分授權讓劉強東的京東成為當時雅虎北研關閉後那場「挖角」大戰的實際贏家。
「整個中國互聯網行業的高速發展需求催生了極度的人才饑渴。」豌豆莢商業產品副總裁張寧在他的專欄文章《互聯網的人才饑渴症》中,如此評論雅虎北研關閉引發的挖人大戰。
這位互聯網高管感慨,如果華爾街是一個對人才明爭暗鬥的名利場,那麼矽谷和中關村顯然在挖人這件事情上更坦坦蕩盪,更追求速度,更像古羅馬的競技場。
張一鳴:100人以前我自己招人
在當下的中國創業公司裡,今日頭條無疑算是張寧形容的那類對技術人才極度饑渴的科技公司之一。2015年5月7日,在位於北京知春路的盈都大廈10樓,今日頭條CEO張一鳴正坐在自己的辦公室裡吃烤翅,隨後他拍了一張照片發到朋友圈並配上文字:「想起未來新辦公室樓頂露臺應該可以搭燒烤。」張一鳴告訴《博客天下》,未來半年,今日頭條的團隊人數將增至800人左右,他已經選好另一處面積有一萬多平米的辦公區,準備在今年年底搬過去。
一年前,記者曾經來到今日頭條所在地盈都大廈的B座10層,當時這家科技公司剛剛完成了C輪融資,辦公區也還只有這棟大廈的兩層樓。因為辦公條件的限制,100多位元工程師塞滿了大廈10層一個大約800多平方米的大開間,沒有獨立辦公室的張一鳴只好與其他工程師擠在一起,當時他的工位是一張僅有半平方米、簡陋的白色辦公桌。當天,他穿梭在100多位元工程師和盤根錯節的數據線、電線之間交流業務,你絲毫看不出當時的他已經是一位管理著市值超過5億美金的科技公司老闆。
事實上,從2012年創立開始,這家科技公司就一直在不可遏制地膨脹。3年過去,張一鳴的團隊從最早的十七、八個人膨脹到600多人,辦公區也從一處佔地400平方米的公寓擴張到現在佔據了盈都大廈兩棟寫字樓裡的整整5層,共計4000多平米。
張一鳴深知,互聯網的本質是技術驅動的。但由於現在對技術人才的爭奪過於激烈,他不肯告訴記者,今日頭條對技術人員投入的具體數字,他透露了一個數字:「我們基本不招年薪20W以下工程師。」
今日頭條的HR經理肖金梅給《博客天下》列出了這樣一組數字,「今日頭條現在擁有的200多名工程師只佔公司全體員工的40%,但他們每月的工資佔到了全部人事成本的80%。」
儘管技術人員費用高昂,這家科技公司仍然保持著一種對人才極度饑渴的狀態。僅2015年4月,在拉勾網上,今日頭條就發布了149個職位。肖金梅統計,在2015年跳槽最活躍的3到4月兩個月間,今日頭條的HR部門面試了近1500個候選人,最終入職262人。
「在頭條團隊達到100人以前,不管什麼崗位,哪怕是前臺,我都會親自面試,團隊的前50人有七八成都是我親自自招進來的。」2015年5月19日,現在終於有了自己一間獨立辦公室的張一鳴告訴《博客天下》記者。
作為一位資深極客和理工科背景濃厚的CEO,很多時候,張一鳴的行事方式更像是一台計算力極強的電腦CPU,他通常會將自己要做的事情分成收集資訊、判斷資訊和執行三個階段。「招人也是這樣。」創業初期,張一鳴的招人橋段更像是一位既細心又耐心的理工男追愛的故事。當時的他或許不會輕易給出和大公司競爭的現金回報,也不像劉強東、張小龍、周鴻禕那樣早早在這個行業裡嶄露頭角,依靠巨大名望延攬名士。在資源最匱乏的創業階段,他必須比其他巨頭領袖投入更多的誠意和耐心去說服候選人。
當時為了挖一位曾在微軟工作過的資深工程師,張一鳴像一位調查記者一樣通過線上和線下的途徑全面瞭解對方。那幾天,他開始一個接著一個打電話,向所有他能找到的人打聽對方的資訊。打完電話後,他還會加上這位元工程師所有公開的社交工具,通常是加完微博後,又想辦法加微信,然後把對方的朋友圈先看一遍。
「一開始在微博上可以很放鬆地問對方現在在做什麼(項目)或者與對方做技術上的交流分享,這也是一種考察。」張一鳴說,這樣做是為了方便自己對對方的性格和能力有一個基本判斷,偶爾他也會點贊、評論互動,增加對方對自己的好感。當時為了瞭解自己要挖的這位元工程師,他一共花了二三十個小時做挖人的前期資訊調查。「每次要做之前我都覺得挺累的,但是招到人了又會很興奮。」張一鳴說。
「前期資訊收集越仔細,他越會覺得你對他的工作、公司環境乃至他那個部門的特點都如此瞭解,這樣你和他的對話就能產生共鳴,他對你的信任度會提高。」當成為朋友後,張一鳴開始向對方介紹自己的公司,「覺得火候差不多了,你就問他有沒有興趣加入。」在與這位元工程師溝通長達兩個月後,在一家咖啡館,張一鳴終於得償所願,讓這位元工程師加盟今日頭條。
創業維艱,找到技術人員只是諸多艱難中的一種,創業者更難找到的是與自己共同走下去的創業搭檔。對於張一鳴來說,找到與擅長技術的自己互補的創業搭檔成為創業初期最重要的一件事。
兩年前的一天下午,在盈都大廈10層一間燈光昏暗的小會議室裡,喜歡用圖形和數據來表達事物關係的張一鳴開始用一套複雜的公式和演算法向時任《京華時報》汽車事業部總經理張利東解釋今日頭條的商業模式和產品模型。
當天下午,張一鳴幾乎是不假思索地開始在一個小白板上密密麻麻地寫上「用戶量、展示量、點擊率、轉化率、單價、CPM、CPC」這些外人聽起來有些陌生的詞彙,然後,他繼續寫下一長串複雜而又深澀的計算公式。之後,他又花了好幾個小時解釋自己寫的這一套複雜的推導公式。他說,之所以這樣做的是為了讓張利東能夠明白,今日頭條的廣告盈利和往後每一步的創業步驟他都不是空談,而是有一套精密的演算法推導而成。
「當時他寫的公式,你都看懂了嗎?」2015年5月的一天下午,現任今日頭條高級副總裁張利東向《博客天下》記者回憶當時張一鳴拉他加盟的情景:「實話實說,當時我沒完全聽懂,但他列公式的行為給我的感覺是震撼,我第一次看見有人用公式的方式給我推導廣告盈利模式。」某種程度上,張一鳴的理工科思維徹底顛覆了這位此前幾十年來一直依靠勤勉、營銷技巧來征服廣告客戶的廣告人。
兩年後,在這間小會議室裡,張一鳴列出的公式仍然保留在這張白板上,望著公式的張利東告訴《博客天下》記者,「事實上,兩年後今日頭條的盈利模式就像張一鳴寫的那樣,一步不差的都實現了,而且實現得比他兩年前跟我說的還要好。」
張一鳴說,創業初期,自己像個銷售一樣推銷公司的願景和機會。他希望自己給候選人留下坦誠、可信賴的印象,「我願意花時間,也有耐心,不洗腦,也不忽悠。」他經常去候選人公司或家的樓下等他們,北京的霧霾也擋不住他。「和優秀的人做有挑戰的事。」這是張一鳴招人的原則,也是他向每一個候選人傳達的信息。
「我不喜歡桃園結義,但三顧茅廬還是沒問題的。」張一鳴說。創業初期,他徒步把北京的東四環和北五環這些程式員聚集的地方走了一遍,他沒有喝咖啡,喝茶的習慣,卻在咖啡廳、茶館和真功夫見過許多候選人。
有時,張一鳴會把自己的招聘經驗寫在一個小本子上,公司開會的時候拿出來分享,同事調侃他的挖人經驗就是「不要臉」。張一鳴解釋說,每次招聘都是給候選人提供一個選擇,而不是強迫他來,只要對方有考慮的空間,就得「臉皮厚,要樂觀」。
現在有一支13人的HR團隊專門幫助張一鳴掌管今日頭條主要的技術招聘工作,但他仍然將40%精力放在人才的引進上。
張一鳴的努力並不是每次都成功。2012年,一位元安卓的工程師覺得剛上線的今日頭條公司小、壓力大、薪酬也沒有競爭力,儘管當時張一鳴給他寫了一封A4紙那麼長的郵件,最後對方還是放棄了。
2015年5月20日,張一鳴在自己的朋友圈發出了10萬美金-100萬美金招聘頂級機器學習人才的廣告,聯繫人方式一欄裡,只寫了他本人的郵箱地址。
幾天後,他就收到了十幾封求職郵件,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其中一部分簡歷是2013年他去矽穀物色人才時認識的工程師,這些人大部分都是供職於 Google 、 Facebook 、 Twitter 和 YouTube 等大公司的高端技術人才。當年他在矽谷一無所獲,但仍然心有不甘地加了矽谷很多工程師的社交工具。兩年後,張一鳴決定再次邁向矽谷,這一次形勢可能會有些變化,除了擁有足夠大的誠意外,他還擁有充足的資金和對自己公司更清晰的願景。
賈躍亭:一定要招全球最頂尖的電動車人才
如果說雅虎北研事件的實質是中國本土互聯網企業向一家已經宣告死亡的國際巨頭分部發起人才戰爭,那麼跨界佈局新能源汽車的樂視董事長賈躍亭早在一年前就開始計劃如何挖走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手下的人。
2014年5月19日,樂視總部大廈17樓,樂視董事長賈躍亭親自送走了他剛招至麾下的一員汽車業大將——澤普新能源公司前總經理聶天心。後者肩負一項絕密任務,他要以樂視高級副總裁、樂視超級汽車美國公司總負責人的身份,單槍匹馬降落美國,開始部署超級汽車美國公司項目。
兩個月前的一天,樂視總部的辦公室裡,賈躍亭推掉了所有的會議,單獨約見聶天心。此前賈躍亭是通過聶天心的一位朋友找到他。事實上,在聶天心去見賈躍亭前,他並不看好互聯網公司做新能源汽車,聶天心說:「我知道研發一輛車的難度有多大,所以我絕對不會相信一個做互聯網行業的。」雖然當時他認可賈躍亭是互聯網行業的精英和成功的商業領袖,卻不太相信他能夠克服重重困難。
「那一整天我們談的全是電動車。」聶天心告訴《博客天下》,他沒想到一個從沒做過電動車的互聯網企業家會對新能源汽車有這麼深的研究。他向《博客天下》轉述當時賈躍亭對他說的話,「賈躍亭告訴我,他第一眼看到特斯拉電動車的時候,他就覺得這種汽車是樂視的生態鏈上最欠缺的一個環節,但他絕不是要做另一個特斯拉,樂視擁有屬於自己的生態鏈和商業模式,賈躍亭認為這是他的優勢。」在長達三個小時的會談中,兩人談了研發新能源汽車的技術、如何尋找研發人才,當然話題也離不開錢。
聶天心告訴賈躍亭,憑他的經驗,投資電動車公司所消耗的資金規模會遠遠超過創立一個新的互聯網公司。他希望親耳聽見賈躍亭清晰地告訴自己,他是否已經做好了投資電動車公司的準備,賈躍亭回答他,沒問題。最終,經歷多輪談判後,聶天心成為了樂視超級汽車美國項目的第一名高管,也是當時這個項目的唯一一名員工。
在聶天心動身前往美國矽谷的前一天,賈躍亭在樂視總部的辦公室特地交代聶天心,「一定要招全球最頂尖的電動車人才!」作為樂視超級汽車「挖人」策略的制定者,賈躍亭的態度非常明確:要打一場迅速的、高端的挖人戰役,並且只能勝利。
坦率說,賈躍亭這一挖人計劃的難度並不低。他挖人的首選目標是世界知名新能源汽車——馬斯克創立的特斯拉,而與賈躍亭樂視競爭搶人的對手是同樣有新能源汽車規劃的蘋果公司,樂視在全球的知名度遠遠趕不上前者。
當聶天心抵達美國矽谷的最初兩周,賈躍亭就不斷在電話和微信上與聶天心商量工作的進展。每次在電話中,這位中國老闆反覆告訴聶天心,「現在你的行動非常好但是還不夠快」、「計劃還要再加速」。賈躍亭要求聶天心把前期的人才調研和挖人的準備工作馬上轉變成項目的正式實施,開始挖人。
在赴矽谷之前,聶天心初步擬訂了一份經過賈躍亭首肯的招聘名單上。這份秘密名單上一開始就列有幾位此前他接觸過的來自特斯拉的工程師的名字。來到矽谷的聶天心首先挖的也正是名單上的這些工程師,然後再通過這些工程師繼續接觸特斯拉更高的管理人員,展開挖角。
越是高端的技術人才越難挖。聶天心曾經找到了一位有20年專業經驗的全球頂尖電機控制專家,為了挖到這位專家,他連續給這位專家寫了幾十封郵件,有段時間,他更是每天跟這位專家打電話,有幾次,他們通話都到了半夜12點。終於有一天,這位電機控制專家告訴聶天心,他需要直接和賈躍亭對話。
那段時間正值賈躍亭到美國考察新能源汽車公司,當賈躍亭聽到這位專家希望直接和他對話的消息時已經是美國當地時間晚上10點,還沒吃晚飯的他拒絕找個餐廳邊吃邊聊。聶天心告訴《博客天下》:「賈躍亭當時告訴我,他希望安靜地、專心地和我們的專家來談他的想法和理念。」
聶天心說:「這就是賈躍亭的行事風格,他不是一個習慣於發號施令的人,他對自己制定的目標有明確的想法,一旦認定目標,行動迅速。」
在賈躍亭的強力推動下,一年後,聶天心的超級汽車美國團隊不再只有他一個人,現在他的美國團隊已經擁有了來自中國、美國、加拿大、德國、義大利和前南斯拉夫等國家的300多名技術精英,其中兩成以上來自馬斯克的特斯拉。聶天心不願意透露,具體有多少位特斯拉原高管加盟樂視,但已有跡象表明,特斯拉公司已經開始注意這家不斷挖人的中國公司。2015年4月14日在矽谷舉行的樂視手機美國發布會上,一位特斯拉高管特地到場觀摩。
接管世界的程式員們
2015年5月7日上午10點,身穿白色襯衫的總理李克強走進了位於中關村創業大街的3W咖啡館二樓,當聽到拉勾網CEO馬德龍彙報,過去的一年半時間裡,拉勾網向互聯網科技企業輸送了150萬求職者,但仍然遠遠滿足不了這個已經患上了互聯網人才饑渴症的行業。李克強高興地對身邊的隨行官員說:「就業部門應該到這裡來好好學習」。此前,這位中國總理一直大力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理念,他希望中國互聯網企業能夠擎起中國新經濟大旗,拯救已經潰敗的傳統經濟體系。
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的中國科技公司的勃興浪潮意外帶動了另一個行業的繁榮。在此之前,中國沒有一家公司專門服務於互聯網企業的招聘,而僅僅一年時間後,只在北京就誕生了拉勾網、周伯通招聘、哪上班、Jobdeer等多家體量巨大的專註互聯網招聘的科技企業。
拉勾網總部設在李克強參觀的3W咖啡200米以外的一棟深灰色大樓的第六層,在一個約600平方米的空間裡, 150名拉勾網員工正在按照每週工作6天、每天10到14個小時的節奏埋頭苦幹。正如美國財經作家邁克·劉易斯說的那樣,「科技企業帶來的經濟繁榮最重要的表現是讓人們顯得異常忙碌。」
拉勾網CMO鮑艾樂告訴《博客天下》,整個2015年4月份,拉勾網發布了57萬個互聯網企業招聘職位,就在同一個月裡,約有50萬人上拉勾網找工作,其中大部分都是互聯網技術人員,但如此海量的技術人才還遠遠滿足不了中國創業公司的需要,光在這個平臺上就有約7萬的人才缺口,似乎全中國的創業公司都忙著一件事,就是找人、找到更好的人。
不可否認的是,現在這些程式員正在接管我們身邊這個世界的運行規則,他們曾是「構成大城市龐大人口的不同類型的人裡,奇怪個體中的一分子」。但就像矽谷投資大師保羅·格林漢姆所說的,「沒辦法,這些書獃子看上去正在接管世界。」
這些程式員擁有突出的特長,也存在一些有時可愛有時卻令人難以忍受的異常。T恤、衝鋒衣、人字拖和雙肩背包是很多程式員上班時的常見裝備,他們的背包裡還很可能有一台筆記本電腦。在天涯論壇的程式員板塊,一位ID叫「KHH2」的程式員寫道:「電腦就像老婆一樣,離開電腦3米之外,內心極度不安。」
在一位來自《1626》潮流雜誌的攝影記者鏡頭下,一個普通程式員的工位元是這樣的,桌上擺放著兩台電腦,一個HHKB的「碼農」專用鍵盤,幾本寫滿代碼的專業書,幾個動漫人物公仔,一副天價的耳機,在一大堆和鄰桌插線板纏繞在一起的數據線和電線下,擺放著早已過期的食物和已經死掉的防輻射盆栽。
「大眾對他們的普遍印象是宅、悶、土,不太講究,不太注重形式,戴手錶的少,穿西裝的沒有。」張一鳴說,自己人生中第一次買西裝是在他31歲的時候,目的是為了配合媒體拍照。「但他們是一群聰明而單純的人,對某個技術問題有著深入的研究。」他說。
身價昂貴的工程師並不喜歡打車,他們最習慣乘坐的城市交通工具是地鐵,部分原因是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並不看重生活品質,而是注意辦事效率,地鐵能夠幫助他們更加高效地通過擁堵的城市。發現這一秘密的是拉勾網公關總監楊繼斌,在拉勾網負責廣告投放的他告訴記者,拉勾網最近一輪1000多萬的廣告全部投放到了北京、深圳等城市的地鐵站。在貫穿中關村的地鐵10號線、4號線和13號線上多個站點,你能看到拉勾網投放的巨大綠色招聘廣告,廣告上寫著「互聯網人找工作上拉勾,不解釋」。
他們大多數人工作努力,但跳槽的頻率高於其他大多數行業,他們跳槽的目的也各種各樣。拉勾網CMO鮑艾樂在收集這些程式員跳槽的原因時發現,他們中有的人是因為受不了BAT這些大公司的按部就班而出去創業,有的人則是找到了更「酷」的工作,有的人可能僅僅是覺得自己的能力值得拿更高的工資。
在挖角頻繁的今天,挖到他們可能需要付出的不僅僅是金錢。不久前,今日頭條的HR總監肖金梅的一位元工程師朋友去某公司面試,因為對方時間安排不合理,他等了半個小時後就直接回家了。「他有足夠的Offer,不在意少這一個。」肖金梅說。
而另一方面,現在的互聯網公司,動輒雇傭數千位名校畢業、具有高級學歷的工程師和產品經理,以驅動愈發複雜的業務組合,從而衍生出比傳統行業更加複雜的組織管理結構。豌豆莢副總裁張寧說:「互聯網的本質是由技術驅動的,這意味著在任何互聯網公司的任何時刻,熟稔技術和技術應用的人才是增長的關鍵。」
20年前,京東副總裁張晨找工作的時候是「擠破頭想進雅虎」,而現在的情況是中國科技公司為了招人甚至跑到矽谷跟國際巨頭搶。「中國已經有能力為最優秀的人才提供足夠大、足夠好的平臺,」接受《博客天下》採訪當天,這位從美國科技巨頭跳槽回本土電商的技術高管語氣裡充滿了對中國互聯網的肯定,「PC時代中國沒趕上美國,但移動時代中國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From 博客天下
劉強東、賈躍亭和張一鳴對人才的爭奪竟然到了這樣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