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ret被關閉的消息一出,各方驚詫。這不是一個失敗的創業故事,這是一個有關堅持創業初心的偉大故事

去年中國的copycat「秘密/無謎/友秘」,也曾火爆一時,引得無數創業團隊競相效仿。而眾多VC,更是投了一堆類似的項目,深怕錯過了下一個類似Facebook的社交產品

而如今,友秘也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線,許多匿名社交的公司也都漸漸轉型,只是也還有不少產品,跟著whisperyikyak繼續走匿名社交的道路。卻冷不防遇到這麼個重大負面新聞,不得不引得大家開始反思

當我讀到Secret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David Byttow在博客平臺Medium上發表的文章時,心中卻對他升起一股欽佩之情

「在深思熟慮並與董事會充分商議後,我決定關閉Secret。很不幸,Secret背離了我創業時的初心,因此我認為,關閉它對我自己、對投資人以及對我們團隊來說,都是個正確的決定。

是的,David這麼說。大概意思是,Secret已經不是我創業時想要做的那個東西。勉強下去對大家都未必是好事,不如乾脆關掉了它

我們不知道這背後還有多少故事,創業團隊之間的分歧、和投資人之間的爭執,或者是其他人性的貪婪、自私,乃至利益的紛爭導致David做出了這麼一個讓人覺得不是那麼欣喜的決定

Secret一被關,很多人都站出來否定匿名社交的意義。但其實你來看,Secret滿足用戶匿名傾訴需求的本質,是沒有問題的。誰當初上網不樂意匿名吐個槽,誰沒有苦水不覺得找個沒人認識自己的地方或安全的熟人吐出來痛快?糗事百科、各類匿名社區都有很大的量。在運營管理上下功夫更大的Whisper,用戶數據依然可觀,可見這事,本質並非不可為

Secret能迅速起來,就證明這事能滿足大家的一定需求。Secret之所以被大家所詬病,估計是它遠遠沒做到自己所期望的無壓力吐槽,釋放自己真實的感情,而變成一個散步謠言蜚語的陰暗場所

它的產品機制有著本質的缺陷,引出了太多惡的東西,任憑初創者怎麼調整、修改,產品也只能曇花一現。產品的價值導向出的問題,這並非David的初心。他們做了努力,但效果不夠;然後產品改的面目全非,和當初自己想做的事離的更遠

最後關閉sceret,你可以說他「慫」了,我卻覺得他確實是一個跟隨自己內心創業的偉大創業者,最後做了一件自己覺得對的事情

你是不是變成了自己所鄙視的樣子

在這樣一個全社會鼓吹「創業」浪潮的時代,我不知道還有多少人在乎,創業的初心是什麼樣的

創業出去談融資,或許總會被投資人問到這個問題。是不是對所做的事情有充分的熱情,對於能不能經歷所有挫折、坎坷,經營好這項事業,這對創業來說的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對於很多前途不明,前期要花費巨大學習成本來慢慢建立業務壁壘,以希望獲得巨大後期收益的項目來說,早期要面臨的挑戰,要承受的煎熬,實在太多太多。如果採用特別急功近利的手段,導向其他收效快的手段,無異於飲鳩止渴,透支掉業務的未來

做社交產品並沒有錯,讓大家多交朋友,異性多些接觸機會是正常的需求;但如果你初衷不夠堅定,為了在短期內吸引眼球、提高PV,任由綠茶婊、外圍女成天在產品裡搔首弄姿賣胸曬大腿,正經姑娘都不敢再來了,友加也就成了雞加,微拍也就成了小姐拍

知乎的成功,和它早期封閉註冊,拒絕了爆髮式成長的誘惑,耐心培養了那麼好的社區氛圍不無關係

有初心有理念有堅持的創業者,才會知道自己的產品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運營該把內容往哪個方向引導,要堅決幹掉哪些。不會把自己原本想做的事情帶偏到陰溝裡翻船

如果不是有非常人的激情和超常的見解,普通創業者或許很難紮實學習、研究好業務基礎;用1萬小時的訓練,建立起其他人所難以短時間積累的知識、經驗的壁壘,再去指導項目的執行和操作,必然比臨時吹泡泡的競爭者要強過太多

前幾天見了一個久違的網友,在做一個攝影O2O的項目。與其他趕O2O大潮的創業者不同,他和Co-founder都是實實在在的攝影愛好者。早在上一家公司的時候,就組織了公司的攝影協會。而且上家公司的業務本就是社交網絡,借助公司平臺,他們還認識了超級多攝影圈子的行家資源。當自己出來創業的時候,順風順水迅速搞定了所需要的服務資源。甚至借助圈子的關係,對其他競爭對手的動態,他們都瞭若指掌

這是紮實的興趣積累,帶來的優勢。只有依賴超乎尋常的熱情和深刻的洞察力,才能有信心熬過竹子生長的那最初「3釐米」,用生長出的龐大根基,去支撐後面的快速增長

無秘火爆之後,很多團隊一窩蜂抄襲secret,無疑就是創業功利心態的折射。到最後,也是浪費大量人才的時間和金錢在做無用的重複建設——或許不少團隊的收益,是借著這個概念,成功的拿到了投資而已

偶爾來一股東風,一群風口的豬飛上天,沒有翅膀遲早還是要摔死

當年的千團大戰,也是多好的風口,可後來的跟風者,還有幾個活著呢

我說David可愛可敬,是因為他敢說,做Secret這事已經背離了我的初心了。雖然我手上還有錢可以繼續折騰,但是我覺得繼續做遠離我最初設想的事,就已經不再是我所擅長或者說讓我自己足夠激動去完成的一件事情。之後公司的運作,不過是為了創業而創業,除了把錢花完,覺得自己都很難做出讓其他激動的事情,不如,就這麼結束吧

很多人一旦開始創業,就被架上了高臺,項目失敗了也下不來。為創業而創業的人,迷失自我也找不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向。「連續創業者」這個稱號,放現在估計也沒有多少人會認可

David明知會被眾多弟兄、粉絲以及投資人罵,卻依然追隨自己的內心(敢認「慫」),承認失敗,其實是一件更需要勇氣的事

我覺得他是真的創業者,了不起

還在為改變世界冒險嗎?還是在為拉到風投投機呢

如果不是我們國家有些幾千年重農輕商甚至鄙視貿易投機倒把而後對抗資本主意的意識形態文化,我們早該知道,商業社會,能滿足業務需求,就能轉化成商業價值

所以,把一件你覺得有價值的事情認真做好了,只要你相信這事本身是積極有意義的,不愁以後搭不起商業模式賺不著錢。(只是像Secret做到那麼強的負能量,估計有流量也實在難以變現。

去年的「匿名社交」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如今勢頭更旺的「O2O」。如今O2O,也許多少被投機者炒作成一個熱鬧好騙錢的投資概念(你看,連我們不都號稱「職業社交O2O」麼……)。幾年前你如果說我要做個app或者網站,專門貼錢讓人訂盒飯送上門,或者上門給你做美甲、打掃衛生、按摩(不是異性那種),一定會被人瞪白眼——人真都懶到那份上了能這麼花錢?這麼燒錢之後還真能把業務做起來

可現在,滴滴燒錢,把的士業務燒出了新的app叫專車業務,確實讓我愛不釋手再沒打過的士——你看我現在,絕對是滴滴、快的、Uber,哪家便宜用哪家……上門送餐的百度外賣、美團外賣,也是一家比一家優惠券多;便宜的大家都很開心以至於我們真的每天都懶的下樓吃飯,光等著外賣吃地溝油盒飯了

包括社區(實體樓盤社區啊)O2O也做的風生水起,大家在研究著怎麼幹掉小區小賣部,或者讓用戶回家時都繞道走,以後買個醬油瓜子薯片可樂都掏出手機打開app……有的是想讓小賣部也多雇幾個跑腿的,或者讓兒子少做點作業從app裡接單送貨上門多賺幾塊錢

面對這些層出不窮的O2O,你不免還是會想,真的有這個必要嗎

O2O、共用經濟這些被炒作的有些令人厭煩的概念來說,往更有利於消費者隨時隨地享受高質量服務,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的業務模式做創業項目,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只是,這些項目究竟哪些在脫離了巨額投資的燒錢補貼之後,能夠實打實地做起來,真的很難說。我們或許會加錢買外賣,但如果專車比的士貴,在不是打不到車的時間地段,我還是會選擇出租

在一個原有低效的業務流程當中,尋找到一個突破點,改造某些環節從而提升整體的運作效率,構建新的商業模式,本就是創業者最重要的任務。是不是能認真找到那個點,還得看創業者有沒有那份「心」

螞蜂窩、窮游能成氣候,因為創始人都是旅遊愛好者。王懷南做起來babytree,確實是因為在初為人父的時間開始這件事。否則如穿阿瑪尼的陳年,怎麼樣都做不好屌絲的襯衣

有個朋友在一個低頻的O2O服務。我曾質疑他,你這個業務多從網站、從微信做流量賣服務就好了,為什麼非要弄個AppApp用戶獲取成本多高啊,又不太可能有重複購買率。他很實誠地回答:「為了方便拉投資啊!」

如果創業者只是投機,想短平快做出一個能說服VC的模式,必然奉行「拿來主義」,別人證明可行的項目照貓畫虎,大多是很難真心理解用戶的痛點,找出原有系統的弊病

一切變成了to VC的商業模式,弄個概念忽悠投資,有了投資買交易額、買用戶數忽悠下一筆投資。更有甚者,花大價錢雇牛逼工程師來造完美的騙投資人的假數據(真事!),至於這個業務那麼搞到底是不是靠譜,是不是真的能夠解決問題,以後能不能持續,who他媽cares,他的初心不在這裡。最後只能變成to VC模式的龐氏騙局,再多的錢,也只能照顧了營銷管道、廣告公司

如同Secret釋放出了太多人性的惡,它的爆髮式增長,引發出創業者和VC的投機心態,才使得它在中國的遍地開花,成了今天的笑談

只是如今這麼多創業的項目,各種O2O,估計很多也是被創業成功故事裡那些暴富的劇情所誘惑,在政府和媒體鼓動下吹起的熱潮。最終哪些是初生牛犢的懵懂,哪些是冒險者的投機,哪些是創業者的實踐,都真假難辨

創業,由初心而生,喪初心而

創業者談投資,總有一些怨念,就是投資人怎麼就不懂我。我認真研究業務,認真琢磨總結出的經驗,設計出的創新業務,為什麼還不如那些投機抄概念的項目容易拿到錢

話說那些總被概念綁架的投資人,其實也都是聰明人。浪潮裡淘金,本身就是難事,如何區分認真的創業者和投機分子,人心隔肚皮,更是難上加難

尤其是從他們的角色看來,拿著那多錢,總要下注的。很多朋友說,VC最大的恐懼,不是投錯了案子,錢打了水漂。而是遇到好案子的時候自己沒有接住,當別人帶著所投公司上市敲鐘之後吹牛逼寫文章自己如何如何精明有遠見時,自己只能捶胸頓足怎麼就沒給termsheet或者怎麼就沒給高點估值多找創業者喝幾回酒抹眼淚訴衷腸拍胸脯把案子拿下了

其實,再好的投資人,也很難比優秀的創業者更懂業務,因為優秀的創業者總會有專註的時間做深入的研究。所以說VC挑對項目的概率,自然不會比資深業務專家找對創業方向的概率高

因此,對VC們來說,遵循一些經過驗證可行的模式或方法,總是相對穩妥的事情。冷門的概念或較為新奇的模式在VC那裡,確實會要有更高的溝通成本

前幾天參加GGV的創業沙龍,他們的管理合夥人Jenny就說,但凡後面能特別大的項目,在投資的時候必然都是充滿爭議的。因為四平八穩的業務模式,必定是紅海市場,很難快速建立起超強的競爭優勢。正是獨特的可能很多人都看不懂的新模式,才能暗渡陳倉,取得突破性的優勢

我做「會會」炒職業社交這碗冷飯,要經受的質疑更不只是一點兩點。人家Linkedin都上市了,國內都沒抄出一家像樣的,不少專家「因果倒置」,說土壤不合適啦,文化差異導致中國就不可能有啦。估計也就我是倖存的,經歷過若干職業社交項目的失敗、停滯,還願意死磕的產品經理

做產品,或者會有各種試錯,創業給我的是一個更純粹的機會,不到公司無以為繼,或是走不回初心的方向,都可以按照自己覺得對的方式,去實現自己的目標

機會尚在的時候,就該有所堅持

01裡,Peter說,如果說人生活中會有各種精神的高潮和低谷、興奮和壓抑,那麼創業這件事,會把它放大100

事實真如此

招不到人、產品bug太多、研發反覆運算不夠快、營銷不夠給力、數據增長不夠快,但凡2個創業者碰面,總會要吐槽這些事。愁多了抽煙喝酒,總會深夜無眠,或者夢中驚醒

前段時間競爭對手廣告打的猛,朋友見到我都不免提起,壓力自然也很大。但仔細一想,真正的互聯網創業者,但凡有更精準營銷的辦法,是絕不會隨便砸錢投廣告。你看美團現在做到第一,可當初在千團大戰中,它絕不是花廣告費最多的。某些公司使勁在那吹水自己砸的幾千萬廣告費如何如何值,不過掩耳盜鈴罷了。所以看他們錢燒地那麼厲害,我反而更開心

因為早先經歷過很多職業社交項目的失敗,期間掉過的坑,深知這項業務,絕不是一開始沖註冊量、沖日活就做得起來的。所以我敢耐著性子慢慢來,做紮實用戶質量,做好產品,循序漸進。否則混互聯網這麼些年,多少攢了些人脈資源,刷刷臉,搞搞管道資源,把賬上的錢買買量隨便刷個幾十萬用戶,再多忽悠些錢如此往複,我真的不會嗎

可我們看看去年那些個幾個月上百萬註冊用戶,被催熟的社交產品,到現在又是什麼個光景?更別提職業社交,本質的玩法就和異性交友、娛樂社交不一樣

當初看那些拿匿名社交忽悠到錢的人,多少還覺得有些酸葡萄味。如今來看,忘掉那些投機的誘惑,仔細做自己喜歡的、認可的,這才是創業最享受的事兒

所以創業這回事,由初心而生,喪初心而死。

From martinyangxs


 一個創業者的告白:莫讓創業浪潮令自己的初心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