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佔中的三位學者,可能從沒想過,佔中運動最終會變成泛民一呼百應的籌碼。

對於佔中運動,朋友問起我總不表態,反問之下,卻差不多一面倒的不贊成佔中。

個人而言,我不贊成佔中,因為這是一種抗議的方式,不是談判的籌碼。可是,如果泛民堅持佔中,我或許無奈參與,但心底裡並不認為行動會對政改有積極作用。在朋友聯誼的場合,表態支持佔中勢必引發爭論,如表態反對則只會加強反佔中的氣燄,兩者路不通,唯有不表態。

像我的態度,還是比較為泛民著想,不想因個心表態,影響其他人對民主的支持。但換個角度,我質疑的是:為什麼我們還沒開始談判,就把終極的抗爭手段宣之於口?大多數市民都是務實的,市民希望看到泛民與中央談判,進而得到一個共贏的結果。當然,這樣的情況發生的可能性不高,因為以泛民與中央相互的信任度,根本不可能閉門談判,所以即使見面也沒可能會取得大成果,但大多數市民仍然希望雙方會繼續積極進行協商。

假設協商和談判都破裂,提委會組成方式也沒有作適度民主化以回應市民訴求。那麼,What's the NEXT?馬上佔中嗎?

八九民運,學生運動得到北京以至全國人民支持,變成全民運動,當中是因為學生一開始是以最直接、最平和的方式,與當權者對話,而且友善、謙恭,普羅大眾都是講道理的,他們都傾向這種務實的對話方式;然而後來的發展,當權者莫視學生反腐訴求,更定性學生運動為動亂,市民群情洶湧,學生佔領天安門廣場的行動便成了一呼百應之勢。

如何使市民對佔中行動的態度變得積極,取決於中央和港府的態度,更取決於泛民的談判態度。一般普羅大眾都傾向支持政客們據理力爭,寸土必爭,所以只有當泛民傾盡全力談判而未有成果之後,市民才會認為有提升抗爭手段的必要,但恐怕還要先通過一些逐級而上的抗爭,例如不合作運動、簽名運動要求中央回應、遊行示威、罷課、罷工、公屋戶罷交租、罷市等等,都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後,才到佔中這最後手段。這時候,佔中才有機會演變為全民運動,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逼使北京讓步(但同樣有可能出現更強硬的對峙,包括派解放軍清場等)。

我建議泛民主派從今天起都盡量避談佔中,一來反對佔中是社會上多數人的共識,建制派已不斷抹黑和平佔中將會變成暴力行動(雖然這情況可能性很高),二來談判最忌是「露底」,現在開始籌劃佔中以外的行動選項,未為晚也。

至於是否需要佔中,個人認為現實判斷是不容易成功,因為香港人普遍信任司法,且不贊同違法行為;其次,中國人始終是中國人,受儒家思想影響,「以下反上」一向是大忌,而且「大難臨頭各自飛」,即使萬人參與佔中,且不要對參與者有過高和不切實際的期望。更重要的是:如果佔中行動三兩小時已經被警方全面控制、清場、拘捕所有佔中人士,泛民還有下一步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