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款海報預熱之後,《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公開了終極版預告片。

這部漫威新影片的預告片,在Youtube上很快收穫超過千萬次的觀看。最近一年內叫好又叫座的《大英雄聯盟》、《銀河守護隊》,正在拍攝中的DC《睡魔》(sandman)、IMAGE Wytches等作品的改編電影,還有前幾年的《綠箭俠》、《異形》系列、《罪惡城》、《行屍》等,都表明美國影視公司對美漫當中好題材的密切關注。

那麼,這些翻拍影視劇如何反哺美漫本身?

 

美漫霸主漫威DC,圖表來自Diamond

 

根據ICV2與Comichron的統計,美國排名前300漫畫出版物的收入,從2000年的2.65億美元增長到2013年的8.7億美元。這中間還經歷了數字化與互聯網對漫畫行業的劇烈衝擊,2007-2011年左右,美國漫畫銷量連年下滑,漫畫業巨頭、美國曾經的第二大連鎖書店博德斯就在2011年年初申請破產保護。2012年後的高速增長,除了移動互聯網興起,漫畫形式因為適合碎片化閱讀而再度煥發青春,近年繁盛起來的漫改影視劇們也是關鍵。

不過,美漫改電影電視劇對於漫畫的促進作用與機制,業界眾說紛紜。對於原本知名度不高的漫畫,改編電影或電視劇播出之後,原作銷量可以增加十萬冊以上。那些在美國家喻戶曉的超級英雄漫畫,則收益甚微。漫威電影播出之後,對應漫畫的銷量就沒有像《行屍》和《戰狼300》那樣顯著增加。一個數字是美國隊長漫畫,電影上映之前與之後六個月在書店(local comic store)的銷量,都處於每月33000-34000冊之間。

根據Comichron的數據,《復仇者聯盟》去年6月份賣出54000冊,與《神奇女俠》《蝙蝠女》接近;《雷神索爾》是37000冊,位列美國漫畫銷售榜第55名;《鋼鐵人》是75名。與之對應的是DC《小丑女》(蝙蝠俠故事中配角Harley Quinn的單行本),賣出93000冊。

初步分析,有這樣一些原因:

1) 漫畫在美國不如在日本和法國的接受程度高,許多影視劇都不會強調是改編自某漫畫,更不要說在電影正片前後加上廣告、官方App或數字版漫畫購買鏈接的二維碼。

2)從電影受眾到漫畫消費者之間的轉化率本來就不夠高。甚至有漫畫作者認為是負的轉化,他這樣舉例,一個十三歲的雷神少年粉絲,要在花13美元買雷神漫畫和與朋友一同看雷神電影之間做選擇。

3)超級英雄電影的改編幅度非常大,被電影吸引到想要去書店買原作的人,看到故事劇情嚴重不相符,更加影響銷量。

4)超級英雄的漫畫都是種類繁多,讓粉絲無從下手。

5)超級英雄在美國經過幾十年的各種傳播已家喻戶曉,如果有在影視劇中個性鮮明但又鋪墊不足神秘感十足的配角,他們的單行本更有可能受到追捧。或者是漫畫原作相對小眾,《Scott Pilgrim》和《戰狼300》這樣的電影。

種種因素,讓業界人士對影視劇反哺漫畫往往不抱太樂觀的態度。比如《大英雄聯盟》,儘管社交網絡上討論火熱,eBay上二手漫畫價格上漲,漫威依然宣布不會重印漫畫。

 

三文娛的微信賬號是hi3wyu,3wyu寓意互聯網www和娛樂yu的跨界碰撞,來自於我們對互聯網新模式變革娛樂的信仰。

From 三文娛


 美漫IP聯動:動漫電影真的能反哺漫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