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睡覺醒來起床,竟然突然出現「嘴歪眼斜」的情形,臉不聽使喚,甚至刷牙時,水還從嘴角流出來…,誤以為是中風了,而膽顫心驚。其實,有可能是顏面神經麻痺!尤其對於孕婦來說,如果患有顏面神經麻痺,除了經過西醫診治開立藥物服用,也可以透過中醫針灸顏面部與手足的穴位,就有助於神經修復,恢復正常,不必擔心會影響腹中的胎兒。



顏面神經麻痺多是因為「病毒」感染,無合併手腳無力及感覺異常

顏面神經麻痺也稱貝爾氏麻痺 ( Bell’s palsy ),多半是因為「病毒」感染顏面神經,造成神經發炎,產生顏面肌肉無力的狀況。常見症狀包括:眼睛閉不緊、嘴角歪向一邊、流口水。而顏面神經麻痺與中風出現的症狀最大的差異,即在顏面神經麻痺並無合併手腳無力及感覺異常的情形。

顏面神經麻痹也稱為「面癱」,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徵

賴素爵中醫師表示,中醫認為,顏面神經麻痹也稱為「面癱」,是以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疾病。中醫學認為顏面神經麻痹的病因,主要為機體正氣不足,脈絡空虛,衛外不固,風寒或風熱之邪乘虛侵襲面部經絡,進而導致氣血痹阻經絡,經筋失養,筋肉失於約束,寒主收引,寒勝則筋急,熱勝筋緩,緩急不均,遂牽掣而見口眼歪斜等癥狀。

懷孕婦女免疫力下降、產婦生產後「血虛而生風」,也可能發生顏面神經麻痹

除了一般人有可能發生顏面神經麻痹之外,有一些產婦在生產時因為出血過多,形成「血虛而生風」,也可能會導致顏面神經麻痺,以及懷孕期的婦女因為免疫力下降,也因容易感染病毒而中鏢。



中醫認為,顏面神經麻痹也稱為「面癱」,是以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疾病。



避開特定穴位及小腹區,孕婦照樣可以安全地接受針灸治療。(圖片提供/賴素爵中醫師)

1名30多歲的游小姐,懷孕約9個多月時,某天早上起床刷牙,赫然發現喝水時嘴巴會漏水,還有左側嘴角及眉毛完全不能往上抬,說話口齒也不清。游小姐急忙至醫院神經內科就診,經醫師診斷是罹患左側顏面神經麻痺(中醫稱面癱),病因為病毒感染,加上免疫力降低、身體疲勞所致。後來醫師給予類固醇藥物及維生素B1 2治療,幫助神經修復。

孕婦可以針灸,須避開特定穴位及小腹區

為了讓神經修復加快,游小姐上網搜尋到中醫針灸有輔助效果,但是擔心孕期能否針灸,經徵詢其神經內科及婦產科醫師的意見之後,都認為針灸穴位無礙,於是找中醫師診治。

收治患者的是賴素爵中醫師表示,孕婦可以接受針灸治療,不過需要謹慎選穴,避開特定穴位。在臨床30多年經驗中,曾經幫過許多孕婦針灸,都很安全。就像醫師會避開孕婦不宜使用的藥物,孕期也會避開不宜針灸的穴位:像合谷、三陰交、肩井、缺盆、鳩尾、昆崙等穴位,以及避開小腹區的穴位,以免刺激卵巢及子宮。另外施针時,手法宜輕不宜重。所以,只要最好找有經驗的中醫師,孕婦照樣可以安全地接受針灸治療。

從顏面各部神經局部取穴 搭配遠端手足取穴

賴素爵中醫師表示,針灸的好處是透過激發人體經絡對神經自我調整,調節經脈氣血,修復受損神經,且對孕婦及胎兒無副作用,若孕婦面癱及時接受針灸治療,效果通常良好。



針灸的好處是透過激發人體經絡對神經自我調整,調節經脈氣血,修復受損神經,且對孕婦及胎兒無副作用,若孕婦面癱及時接受針灸治療,效果通常良好。

針對游小姐的左顏面神經麻痺,賴醫師中醫師從顏面各部神經局部取穴,選取風池、攢竹、魚腰、陽白、承泣、瞳子髎、太陽、地倉、頰車等穴位交替使用,另外再搭配遠端手足取穴,選取曲池、外關、足三里、太衝、足臨泣等穴位交替針灸,特別避開了孕期不宜用的合谷穴。賴素爵醫師解釋,像合谷穴為治療顏面神經麻痺常見的遠端配穴,因為孕期不宜,所以特別避開。

經過每周2-3次的密集治療,在接受第十次針灸治療時,游小姐各種顏面神經麻痺症狀已改善約8、9成,左右嘴角基本對稱,微笑自如,左側眉毛也可自主上抬。游小姐開心地表示,近日將至醫院接受剖腹產,希望寶寶出生時,第一眼看到的是漂亮的媽咪。

【中醫師小叮嚀】:

賴素爵中醫師表示,除了孕期面癱,針灸還可以治療妊娠期疾病,如孕吐、水腫、妊娠高血壓、失眠、憂鬱、頭痛、孕期的骨盆痛或腰痠等症狀。不過,中醫師會評估孕婦的體質,對於曾經暈針、對針灸有過不良反應,以及體質虛弱、容易緊張、疲勞的孕婦,則不建議針灸。


 一覺醒來嘴歪眼斜,以為中風了…竟是顏面神經麻痺!中醫針灸穴位修復受損神經

 https://www.facebook.com/top1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