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月,《明報》突然公布撤換總編輯劉進圖,空降全無本地媒體經驗的馬來西亞《南洋商報》總編輯鍾天祥取代之,突如其來的人事調動引起員工及公眾關注,擔心影響《明報》編採自主,及本地新聞自由。

如何處理六四新聞,是一個指標。編輯部員工問鍾天祥,會否把《明報》變為親政府的建制派報紙?他答﹕「唔知呀。」個人對六四的看法?是否支持平反六四?頭版會否繼續刊登六四新聞?他答﹕「一定係睇新聞價值,唔通睇乜嘢?」

員工擔憂的事情,一年後應驗了,《明報》前日(2月2日)頭條原定為獨家偵查報道〈加國密件記錄學生目擊六四開槍〉,引述加拿大圖書及檔案館一批解密文件,當年六四凌晨天安門廣場一名學生目睹士兵開槍及坦克車輾人的證言。

午夜時分鍾天祥下令撤換頭條,六四報道調入內版,頭條改為〈 阿里巴巴10億助港青創業〉。《大公報》、《成報》及《南華早報》都以同一新聞為頭條。

內地富商10億益港青,不是沒有新聞價值,但既非《明報》獨家消息,內容亦未致石破天驚到非頭版不可。再者,偵查報道是《明報》的強項,時常刊於頭版。鍾天祥的舉動極不尋常,休假期間突然回報館,不理編輯部員工反對,一意孤行撤換頭條,而換走的是敏感的六四新聞。

員工發表聲明,表達憤怒,要求鍾天祥解釋,他不以為意。

傳媒天職是監察社會、監察政府的「第四權」,公眾期望它們不賣權貴的帳,不受無形之手操縱。若不自重,公信力只會每況愈下。

已經不再訂閱《信報》,不想連《明報》都要放棄。

圖片來源:明報職工協會

 


 六四換阿里巴巴(余若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