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提到林森池大師,有網友pm我關心他的近況。對呀,葳葳有他連絡,不如問問她就知道吧。大師於金融海嘯後突然消失,如今到底怎麼樣呢?是身體健康問題?還是真的不想出來?很多問號在心中。



葳葳很爽快回應,指大師還安好,她三個月前才跟大師談話,放心。真好,簡單的報個平安,令網友與我也心安。

問及近況之餘,忍不住多談幾句。葳葳指林森池大師其實好有心,記得以前每次接受訪問,在訪問前都會主動約見葳葳,請她吃一頓飯,主因是希望把訪問內容與對答都認真討論甚至預演一次,為的是希望把香港投資者的水平提升,教育大眾。

可惜,今時今日,在網上一提到他的名字,總會被人罵個狗血淋頭,香港有不少人跟紅頂白,只要一朝睇錯市,立即被踩到一文不值。由於當年大師太紅了,每次出街都被人認出,當太多人罵他時,太hurt了,他接受不來,心淡。

這些年,應該有不少人邀請大師作訪問,包括葳葳也多次邀請他出來,當是最後一次也好,總結也好,謝幕也好。可惜,大師一直以身體健康為由推辭。相信這只是一個禮貌的婉拒理由,真正的原因應該是他真的意興闌珊了。這不是大師的損失,而是大眾的損失。

借此機會,在這裡說說心聲。我覺得林森池是香港價投之父,因為在他出版《證券分析實踐─從香港經驗認識國企前景》一書之前,香港大概沒有這類深入討論價值投資的著作,當時若要學習價值投資的話,只能看外國著作。不少喜歡價值投資的blogger都是受大師著作所影響,可謂飲他的奶水長大的。

我們得知,其實有頗多人透過學了大師的一套而賺大錢。《葳言大意》曾經訪問過楊總,是一位內地企業家,亦是研究保險業的投資者,他指內地一眾分析保險股的投資組羣裡,林森池的著作是常被提起與必讀的一塊。

這還不止,內地人更會找大師過去所有讀物與訪問來看,亦不怕不懂廣東話,因為會有人把整個訪問的說話內容打成文字放上組群,對大師尊敬得不得了。這位楊總沒有投資國壽,因為他吸收到分析智慧之後,自己再消化再分析,發現平保更值得投資。

反觀香港,部分人對大師評頭論足,頗負面,所圍繞的都是他所提過的股票,當年以「千里馬」形容匯控、中移動與國壽,其股價大跌後被指累人輸錢。同一本書,同一個訪問,看見智慧還是冧巴,看畢後替自己增值還是輸錢,不同讀者不同程度,所得的結果不同。

人無完人,加上環境不停在變,巴菲特也表示自己經常錯多於對,近年又承認買入IBM是一個錯,而我認為這幾年買入Apple亦未必是一個極佳的投資。學會參考別人分析,學習當中智慧,自己分析再決定,賺蝕輸贏,與人無尤。連這樣也做不到的話,想成功,難矣。

有一位留言者說得不錯,他認為大師最大問題是看漏了一些因素,包括內地假帳問題、中央控制經濟模式等,誤把國企當成美國成熟市場的股票來分析,錯誤的對號入座了。這位留言者有先見之明也好,是馬後炮將軍也好,重點是別人的分析可以是一個參考,當你能看見他所沒有看見的因素,可以不跟蹤,最終投資者自己需要負責吧。

對於林森池大師的心情,我是非常理解的,因我這個小薯仔不時都會被負評一番,尤其網上言論,要幾盡有幾盡。大眾各人程度不一,說得深有人話太深,說得淺有人話太淺,即使寫出整本書去解釋理念,總有人只看見一個冧巴。

這現象令我近年於分享前都會思前想後,一個分析、一個買賣、一些財務操作,是否赤裸裸地分享出來呢?不分享,賺蝕輸贏只是自己事。若分享了,莫明地好像要對別人的投資負責似的。別人賺了不會多謝我,輸了就唱通街,甚至找晦氣。分享出來,對自己完全有害無益,為的是什麼呢?

若大家回看舊文,小弟三數年前分享的,相對地更到肉。講加按操作,金額與買什麼股票,都會傻傻地分享出來。但越來越多人看,影響越來越多人,即使文章中說過大量提醒字句,還是發現不少「作者無心,讀者有意」。

負評者言論亦盡,似要咒我死似的。自己投資自己受,天經地義,分享出來卻要被人指指點點,又不是收佣推銷外地樓、什麼合約,又不是收莊家錢推細價股,又不是收什麼廣告費推銷什麼,何苦呢?所以大師的心情,我十分明白。

應付負評,寫blog多年,總算適應了,凡事不用太上心。當然,我們可以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負評者,而停止了幹好事,然而,市場上不知有多少「專家」、財演,每天跟市場走,為糊口亂說一通,預測未來,時對時錯,錯完又自圓其說一番。若有心人、有料人,都因負評而避走,留下來的就只會是這些「專家」、財演,非常可惜。

最後,祝林森池大師安康,我希望他可以看見這篇文章。大家喜歡他的,受他影響的,就當這裡是「揮手區」,「感恩區」,或者他會看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