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像蟬叫,可能聽力受損?醫師指出,耳鳴不是病,但卻代表健康出現警訊。網路連日瘋傳「鳴久必聾」或「十鳴九聾」,其實是錯誤的說法,事實上,導致耳鳴的因素很多,但不管原因是什麼,可以確定的是耳鳴絕對不會造成耳聾。
振興醫院聽覺醫學中心主任力博宏在新書《聽力完全寶典》指出,「耳鳴」與「聽損」基本上是2件事。最新研究發現,耳鳴與大腦聽覺皮質區的異常活躍有關,也可能與內耳毛細胞受損有關,且65 歲後碰上耳鳴機率高達3成。
耳鳴不是病 主觀性居多
據估計,全台灣約有300萬人,有程度不一的耳鳴症狀。其中約1%至3%的人會出現疲乏不堪、沮喪、煩躁等症狀,嚴重影響生活作息,身心都會感到痛苦,甚至極少數病人會有輕生念頭。
事實上,耳鳴是一種症狀或生理現象,它或許會伴隨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失,但也可能是藥物副作用,讓身體健康亮紅燈;一般將其分成「主觀性」、「客觀性」2大類。
1.主觀性耳鳴:據統計,逾9成5的病患會感覺整天有聲音在鳴叫,但即使用最精密儀器檢查,仍測不耳鳴主因。從門診上可以發現,大部分因耳鳴來找醫師求助的病患,通常多屬於這一類的主觀性耳鳴,其中有許多與聽力受損有關。
2.客觀性耳鳴:這類患者比較容易檢查診斷出發生原因,例如最常見的血管脈動性耳鳴,可能因為中耳鄰近頸動脈,頸動脈球比較貼近耳膜,它的脈動就會震動而容易聽到,只是這類病患只占所有耳鳴患者較少。
耳鳴是一種症狀或生理現象,它或許會伴隨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失。
耳鳴不是年長族群的專利
力博宏主任醫師強調,耳鳴發生的機轉,目前尚未全盤清楚,聽力損失是普遍被接受的論點之一,其他因素包括睡眠不足、胃食道逆流,或是一些耳毒性藥品像水楊酸類、氨基甙類抗生素等,都可能造成或讓耳鳴擴大。
值得注意的是,耳鳴不是年長族群的專利,年輕族群近年有增長趨勢,一般大多數耳鳴患者都有聽力受損的情形,但聽力損傷並不是因為耳鳴引起的。事實上,過度噪音、突發性聽力受損、耳毒性藥物感染,才是造成聽力損失的元凶;面對耳鳴除應找醫師治療外,也有以下5錦囊守則緩解不適:
緩解耳鳴不適 5錦囊守則
錦囊1./調整生活環境
儘量不要讓自己處在太安靜的環境,例如睡覺時可以放些輕音樂,或開冷氣、電風扇等,或是使用秒針走動聲較大的鬧鐘,原理與耳鳴遮蔽器相同,也同樣有效。
錦囊2./心理治療
事實上,耳鳴的嚴重程度較多受到主觀感知影響。這是因為,耳鳴牽連到掌管情緒控制的大腦邊緣系統。有統計資料顯示,在耳鳴的病人中,只有1/4 感到困擾,而且比較有困擾及不覺得困擾的兩組病人之後竟發現,病人感受到的大小聲、頻率並無差異,甚至音量大小、音調、可遮蔽性與他們遭受的困擾程度並無關聯。因此,抱持正面想法,能幫助大腦扭轉耳鳴的負面印象,不再感覺那麼擾人刺耳。
錦囊3./調整生活習慣
失眠會加重耳鳴的不適,因此好好睡一覺可以讓耳鳴不那麼刺耳。此外,晚上6 點以後儘量減少運動,以免過度刺激睡不著覺。
錦囊4./放鬆心情
壓力與情緒也是耳鳴的誘發因子。英國有些醫院教耳鳴患者打太極,可幫助安定情緒。另旅行也是放鬆心情的好方法。而且旅行能讓其他感官如眼睛等變得活躍,相對淡化聽覺反應。因此,受到耳鳴嚴重干擾時,別宅在家不動,來趟小旅行,新事物的刺激可讓人暫時把耳鳴拋在腦後,身心也放鬆。
錦囊5./助聽器
雖然耳鳴與聽損是兩個不同的問題,但約有七、八成的耳鳴患者會伴隨各種程度的聽力損失,對於合併中度以上聽力障礙的病人,建議可配戴適當的助聽器。因為助聽器可以幫助接收正確、較清晰的外來訊號,而且是病人想要聽到的聲音,讓聽覺中樞神經恢復到去處理這些外來訊息,進而忽略由內產生的耳鳴。
十鳴九聾,鳴久必聾?5大錦囊,緩解耳鳴不適
https://www.facebook.com/top1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