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經常「兀櫈」是因為性格有問題?有這個行為的孩子容易身心受傷,越長大越難改!


在教養小朋友一事上,爸媽總是有很多想法,如想小朋友成為優秀人士,而會一直「趨谷」他們學習更多的技能與學習班,務求要他們一定要成功!然而,有些孩子卻懶洋洋,反而愛上「咬手指」、「兀櫈」、「䟴(抖)腳」等等行為,大人就以為他們學壞不好乖了?其實這不一定是性格問題,而是內心出「問題」了!

▼ 壓力、好與性都會引「兀櫈」行為

孩子小時候從不「兀櫈」、「咬手指」、「䟴(抖)腳」,家中也沒有人會這樣做,爸媽有沒很奇怪孩子於5歲後反而像「上癮」般慢慢染上及出現這類行為呢?

當孩子承受過大壓力時,他們都會透過以上的類似行為讓自己放鬆或容易入睡。這些行為可算是一種另類的「觸覺刺激」,令孩子釋放如催產素等生理激素,以圖可以產生某種程度的安定效果,轉移自己注意力。有些孩子更會以「自慰」方式,經常不為意地抓自己的下體來排壓。

雖說孩子出現這些行為,極大可能是因為患上焦慮情緒而作出的反射動作;但有時候,孩子就只是「好奇」而會「玩一玩」哦!若果家長強行「扳正」行為,有機會令「問題」加劇,更會打斷孩子的思維與排舒壓!不過,以前曾有人因為「兀櫈」而受傷了,難道爸媽就放任孩子「玩命」嗎?其實要「扳正」行為,可以先從「正視」問題開始!

1. 做其他運動代替

用身體伸展、跳繩、打球等代替「兀櫈」,用其他運動取替排解壓力與發洩體力。

 

2. 在安下進行

爸媽也可以在安全情況下,讓孩子嘗試,不過一定要有人陪伴且鋪上地毯哦!

 

3. 在受時解說

爸媽與其責罵孩子因為玩櫈跌倒受傷是不對;那不如跟他說「你應該都知道自己都做錯了」,回應到他的感受,令關係也變得更好,變得更親密啦!因為孩子「兀櫈」不一定全有不良影響,他們也可能是基於「性格的好動」、「壓力的舒緩」、「大腦的好奇」「孩子的天性」等原因而發生的哦。

4. 不要過度控制及要求

不少家長對於孩子控制慾望強烈,總希望日孩子能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地按照自己的心意度過生活,不論是成績、環境整潔、生活禮儀、交友狀況、課外才藝等,爸媽都對孩子太過於求好心切,或是無形中給予孩子壓力,這些都有可能會引發他們出現自我刺激的行為。

Photo: Pinterest / Google

Cover photo: Pinterest


 孩子經常「兀櫈」是因為性格有問題?有這個行為的孩子容易身心受傷,越長大越難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