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4日 AM 730《鈺成其事》

170914.jpg

蔡元培的文章《自由與放縱》,指出身體、言論、居處、職業、集會等,「無不有一自由之程度」,當受壓制而「不及其度」,就要盡力捍衛,「雖流血亦所不顧」;但另一方面,如果「過於其度而有愧於己,有害於人」,就是放縱,不再屬於自由,反成為自由之敵。

蔡元培對維護思想自由、言論自由和學術自由的重視,是毋庸置疑的,但他這篇文章的重點不在於說明自由的重要,而是要指出如果自由過度,成為放縱,便會造成損害自由的惡果。作為大學校長、教育家,蔡元培寫的文章是以教為本,不是為了鼓吹對犯錯的人要怎樣處罰。他要提醒人們,特別是年輕人,行使自由時要謹慎。他期望人們懂得自我制約,自覺地遵守恰當的行為準則(例如「里有殯,不巷歌」)。

大學裡的「民主牆」,讓各種不同的思想和主張自由發表、互相交鋒,體現了大學教育提倡和維護思想學術自由的重要原則。民主牆上的貼文(或「帖文」),不論反映甚麼立場和觀點,質素可能十分參差。人們不會要求民主牆上篇篇錦繡、字字珠璣。可是,底線還是有的:例如惡意侮辱的文字,或者發人陰私的材料,不論代表甚麼立場、針對甚麼人物,都不應張貼。一旦容許這些東西氾濫,思想自由和學術自由的精神便被褻瀆,民主牆即失去了促進思想學術交流的作用。

這底線需要所有使用民主牆的人自覺遵守。如果有人踐踏了這底線,就是踐踏了民主牆的尊嚴,破壞了民主牆的作用;受害的首先是民主牆的其他使用者,即大學裡的同學。所以,首先出來譴責破壞行為的,應該是學生和學生組織,讓肇事者清楚知道,他的行為是違反同儕所奉行的準則的,是大眾不能容忍的。

如果學生會和多數學生都表明了這個態度,學校當局便沒有必要介入,校外人士更毋須向校方施壓。大學畢竟是教育機構,並且應鼓勵學生自主自重;對問題的處理,最重要的是令民主牆以至大學裡的表達自由返回正軌。假如各方的反應,竟導致學生與校方或者學生與政府、與社會的對立,那末社會付出的代價,便遠大於最初肇事者所作的破壞。

本文由作者授權,從 http://tsingyoksing.hk/ 轉載


 以教為本(曾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