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然雅虎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已經走向沒落,但它並沒有死,而是用自己的經歷證明了一個原則——往往你越成功,就越難通過自身的變革應對行業巨變。你必須面對這一殘酷的現實。

文 / 尹生

據《華爾街日報》等外媒報道,美國電信運營商Verizon將以48億美元收購雅虎的互聯網核心資產,這意味着這家開創了互聯網商業模式、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的巔峰時期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的爺爺輩公司,即將結束其獨立存在的歷史。

下面是尹生在2013年時的一篇舊文,核心觀點就是雅虎不是失敗者,只是換了種方式繼續為互聯網行業創造精神遺產。下面是原文(稍有刪改):

雖然這些年唱空雅虎的聲音不絕於耳,甚至連一些國際主流媒體都發出「雅虎已死」的感嘆,但如果換一個角度,也許我們能對這家「爺爺」輩的公司有全新的認識,而這些認識對於當前中國互聯網公司所面對的局勢至關重要。

是的,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的雅虎已經走向了沒落——如果用它曾經的輝煌相比較的話。互聯網行業很難有一家公司領導潮流超過5年,每當人們提起這個規律時,首先作為反面教材的就是雅虎:

它將搜索市場拱手讓給了谷歌,守着雅虎通卻將社交市場交給了Facebook、Twitter、Linkedin這些後來者,早在1999年便向在線廣播業投入57億美元豪賭Broadcast,卻目睹數年後Youtube的崛起,處處以互聯網最大的渠道自稱,卻沒有想着在傳統網頁廣告之外動動心思,比如遊戲,憑借一款和雅虎通類似的QQ軟件而開創互聯網帝國的騰訊,正是在遊戲領域找到了自己的金礦。

但如果雅虎真如傳說中的一無是處,那麼它應該早已作古,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健在:它的市值雖然不如最高峰時的一半,但相比互聯網開始復蘇的2003年,它的股價仍然翻了一倍,目前市值仍然有300億美元(注:截至上周五收盤,雅虎的市值為372億美元),這足以讓它繼續位列全球最大互聯網公司行列,在BrandZ的報告中,它的品牌價值仍然接近100億美元,位列全球100大品牌之列。

這一切要歸功於作為一名投資者的雅虎——通過投資的日本雅虎和阿里巴巴,它早已重生。有一點是不容抹殺的:在中國和日本這兩個亞洲主要的市場,雅虎是美國所有互聯網公司中最大的受益者,這一點就連谷歌、亞馬遜、eBay、Facebook都不得不服輸,而中國的幾大互聯網巨頭同樣也沒有能夠進入日本市場。

目前,雅虎仍然持有雅虎日本35.5%的股份,在去年賣出阿里巴巴集團的部分股票後,持股仍然達到18%,而這兩家公司已經進入當今全球互聯網領域超級市值公司的行列。

不錯,雅虎在投資收購方面也是敗筆多於成功,有媒體曾經列舉過雅虎歷史上的7大失敗收購案件,投入資金超過100億美元,實際上這還沒有完全考慮到雅虎在2003年前後在搜索領域展開的所有收購,這些收購耗資數十億美元——正是這些搜索資產的收購讓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動了心。當然這些敗筆也正是在雅虎以11億美元收購輕博客Tumblr後,一些人的擔憂所在。

但如果考慮到互聯網領域投資的特點:10起投資能夠成功兩三起就不錯了,那麼有阿里巴巴和雅虎日本的成功,就足以抵消所有的失敗。更何況在雅虎的這些投資中,凡是失敗的,基本上都是因為雅虎試圖要去整合它們,而成功者卻相反——無論是阿里巴巴還是雅虎日本,雅虎都選擇了靠邊站的策略。

在一些人看來,雅虎在阿里巴巴和雅虎日本的成功帶有偶然性,而且與軟銀這個股東有直接關係。但實際上又有一定的必然性,因為從雅虎創始人楊致遠的思想中不難發現兩點:一是將雅虎打造成一家類似騰訊在2005年開始提的在線生活社區,一是堅持本地化,而中國和日本是兩個最有獨特性的市場,正是沒有重視這點讓谷歌、eBay等同行兵敗這裡。

雅虎的經歷對中國互聯網公司的價值還在於:如果一家互聯網公司(其實何止是互聯網公司)在某個市場建立了根深蒂固的地位,就像雅虎在新聞門戶和網頁展示廣告領域所取得的那樣就;那麼,當一個需要完全不同經驗的機會來臨,或者市場被高度不確定性所籠罩,這時任何的試圖通過自身變革來抓住機會的努力可能都是徒勞的,或者艱難的。

這時更有利的策略,可能是利用自身在資金、品牌、用戶等領域的優勢,大規模實施投資戰略,幫助後來者成長,從而從中分得一杯羹,或者從外部建立起新的引擎,即實施增長戰略的切換——從內部增長轉向外部增長,或者內外並舉。比如安卓之於谷歌,Whatsapp之於Facebook,微信之於騰訊在某種程度上也是。

而這正是當前中國互聯網市場的特點:前些年推動中國互聯網增長的紅利因素正在減弱;表面上看移動互聯網是大勢所趨,但它又充滿不確定性,一旦失去它,又可能給在位者造成破壞性傷害。一些公司已經展開廣泛的投資行動,比如阿里和騰訊。

 

價值線(jia-zhi-xian)是互聯網價值研究者、前福布斯中文版副主編尹生的微信公號。


 雅虎並非失敗者,其實它早已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