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料峭春寒的路上,望著父親氣呼呼的背影,我才猛然想起幾個月前的某一天中午,客戶臨時取消下午的會議,我急忙跟同事請假,開車趕回家,想利用得來不易的時間,陪兩老出去走走散心,試圖讓大家藉機喘息一下。
父親匆忙收拾物品,帶上母親的中西藥品,途中問我:「要去哪兒?」當時的我有點慌亂,加上平常很少出門,在第一時間並沒有具體想法,只是先開車上路,看哪邊不塞車,就往哪邊走。
這其中也考慮到父親的聽力很差,若在開車時對他大聲說話,沒有回頭讓他看到我的表情和嘴型,無法清楚表達我的想法,恐怕造成誤會。於是,就沒有立刻回答。
等車子往桃園方向的交流道下來,我把車開到石門水庫,招待父親去享用他最愛的「活魚十吃」,整頓飯菜吃完,兩老都不是很開心。
我知道他們捨不得我這麼累,也捨不得我多花錢……這些顧慮其實我早就懂得了。對於沒有事先告知,讓他感覺不夠受到尊重,則是我到大年初二請完姊姊們回娘家的這頓飯後才大徹大悟的──沒有預告的活魚十吃,再美味都會走味。
後來,只要跟兩老有關的行程安排,我都會盡量提早規劃及商量。碰到親友間需要請客吃飯的機會,我也會把現金先準備好,席間讓他們可以自己付帳。在親友面前,更是要讓爸媽有面子。這儘管只是生活上小小的細節,卻是與長輩相處時大大的關鍵啊。
任何時刻的相處、任何話題的閒聊,都絕對不可忽略長輩的自尊。否則,付出再多、耐性再大,只會踢到鐵板。
尤其是照顧身心衰弱的長輩時,更要加倍細心去體會,他們失去自主能力之後常感到自卑,加上若生病之前也沒有太多的豐功偉業,人生因為一場病痛而遭逢巨變,眼看壯志未酬而江山已經不可為,他們的痛苦和沮喪,絕對不是手上的那一把枴杖所能支撐,也不是坐下的輪椅所能代步。
照顧者只要能想到這點,同理被照顧者的恐懼與痛苦,對於被照顧者所有非理性的抵抗與防衛,就會覺得比較正常、比較可愛了。
擔任照顧者的角色時,即使心甘情願也不要急著付出,先讓被照顧者感覺受到尊重,取得彼此關係的平等,擁有雙方共同的信任,接下來才能自在地相處。學會傾聽,讓長輩感受到尊重:
要點1/多花時間,多點耐性:
說話時要和顏悅色,態度不宜急躁,盡量放慢速度,用對方能理解的方式傳達。
要點2/不要否定,不要評論:
先傾聽,先陪伴,不要急著評價或批評,更不可當面指出他們的錯誤,或是口出惡言,要多多顧及長輩的顏面。
要點3/偶有小爭執,不妨寬心看待:
與長輩溝通時常會發生小小的爭執,只要知道彼此的底線,倒不用刻意避免,以平常心處之。事情過了,不要放在心上。
要點4/擱置爭議,幽默化解:
意見不同時,先肯定他們的觀點,再委婉說出自己的想法;若情況嚴重到快失控時,想辦法轉移焦點或是冷處理,關鍵時刻不妨用幽默來化解爭端。
要點5/聽出弦外之音:
很多長輩的哀怨喟嘆,都是以退為進的違心之論,用「過得不好」的埋怨,隱藏認為自己是兒女負擔的隱憂,其實無非只是希望得到子女的鼓勵和肯定而已。
要點6/傾聽長輩的生命故事:
傾聽長輩的生命故事,體會他們曾經歷的困境與心情,就更能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無奈。
本文摘自遠流出版《換我照顧您!陪伴爸媽老後的21堂課》
學會如何照顧父母 留意5大要點
https://www.facebook.com/top1health